传承红色沂蒙精神

信息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责任编辑:宋克杰 2013-04-03 17:58

缅怀临沂老区先烈  传承红色沂蒙精神

《企业与企业家》杂志   宋克杰 

 沂蒙精神纪念馆英雄人物雕像

 

 临沂革命烈士纪念塔

 

 作者在临沂革命烈士纪念堂前、五角星池畔留影

 

作者在临沂解放战争纪念馆前留影

 

作者在新建的临沂广场留影

地处蒙山麓,沂水畔的山东省临沂市,是我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因为这座诸葛亮、王羲之的出生地、<孙子兵法>竹简发现地的历史名城,是闻名中外的红色沂蒙精神的发祥地。

前不久,我趁参加国家工信部在临沂市的毗邻潍坊市召开的全国中心城市工业经济运行会之机,在临沂市的战友们的热情相邀下,我终于踏上了临沂这片红色的热土。

  据战友们介绍,以临沂为中心的沂蒙山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27年到1929年间就点燃了革命的烽火,建立起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并且于1932年至1933年期间,先后爆发了震动全国的日照、沂水、苍山等暴动,公开打出了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的旗号。抗日战争期间,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一一五师和八路军第一纵队的指挥机关都驻在沂蒙山区,1940年,山东省的省级政权机关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在沂南县青驼寺成立。8年抗战中,山东党政军首脑机关在这里领导山东军民作战2.6万次,消灭敌人50余万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指挥机关先后在这里组建,领导华东军民进行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等战役。在历次革命斗争中,无数中华优秀儿女英勇地牺牲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

在这里,不仅留下了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生活的遗址遗迹,而且还记载着沂蒙老区军民创造的以少胜多的大青山突围战、全歼国民党整编74师并击毙蒋介石视若股肱的中将师长张灵甫的孟良崮战役等不朽的经典战例;既涌现出了沂蒙六姐妹、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子弟兵重伤员的”红嫂”、沂蒙母亲等英雄女性,又诞生了脍炙人口的”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等”沂蒙小调”歌曲。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根据地共有420万人,其中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0多万人次拥军支前,有10多万子弟兵和支前老百姓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生命。

为了缅怀先烈们的功绩,弘扬光大先烈们的浩然正气,1949年2月由华东局提议,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在临沂兴建大型烈士陵园,4月奠基,1950年主体工程相继落成。此后,又陆续进行修葺和增建。据说,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兴建的第一座大型革命烈士陵园,也是最早兴建的看不到坟墓的园林式革命烈士陵园。

在战友们的陪同下,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坐北朝南,占地15万平方米,目前,园内共有塔、堂、馆、亭、廊、坊及塔(亭)式陵墓等大型纪念建筑物18座。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整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式,风格为仿古建筑,南北大门与主体建筑烈士纪念塔、烈士纪念堂在一条中轴线上,其它建筑物对称的布列于两侧。南大门为厅坊式建筑,面宽36米,高12.8米,前面并立12根红色明柱,蓝色斗拱疏密相间,黄色琉璃瓦覆顶,红色匾额上所题“华东革命烈士陵园”8个金色大字是已故著名书法家、原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手书。正门和左右侧门皆为朱红色,两边有配房3间,与古朴庄重的铁质透景墙相接。门前为广场、绿地,宽敞明亮,早晚来此锻炼身体的人群如织。

  走进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革命烈士纪念塔”。 革命烈士纪念塔坐落在陵园的中央,为五角亭柱式构筑,凸显出东西方建筑风格的有机结合,可谓建筑设计师的独具匠心。塔座为一石质平台,直径33米,高2.5米,周围有石栏环绕,四面各有12级台阶,通向环塔甬道。塔身由石灰石、花岗岩和钢筋水泥构成,高45米,挺拔雄伟,耸入云霄。正面为毛泽东主席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大字,金光闪耀。四周石碑上刻有刘少奇、朱德、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以及华东局、山东省人民政府、鲁中南行署的建塔碑文。塔身五个角上各有两条石柱,石柱顶端和亭内五面塔壁上各有一大型浮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讴歌了华东军民团结一致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塔身四周以青铜栏杆护围,显得高雅庄严。塔顶缀一大型景泰蓝质红五角星,红光闪映,满园生辉,象征革命烈士功高及天,光照千秋。

  纪念塔前面为恭祭场,平展宽阔,绿草茵茵,可容3万人进行祭悼。恭祭场两侧布列着造型各异的大型著名烈士纪念塔(亭)式墓和石像亭。东侧自北至南依次为:新四军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罗炳辉将军墓,高11米,系十字形叠四面体塔式构筑,墓顶以将军在五次反“围剿”时期所获功勋章造型,墓周石碑镌刻着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张震等人的题词(据军史记载,罗炳辉将军系作者原所在的南京军区某集团军的老首长);山东解放军八师师长兼政委王麓水墓,高9.5米,系正四面体型,以花环饰顶,墓周石碑镌刻着董必武、陈毅、谢觉哉、罗荣桓等题词;德国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新闻战士、太平洋学会记者汉斯•希伯墓及雕像,墓高9.4米,墓身上层呈双层皇冠状,下层为6面体,墓前为希伯汉白玉质半身坐像,高3.8米,一手持钢笔,一手持采访本,目光深邃,神态安详,表现出一位国际主义新闻战士的风采;山东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及其夫人山东姊妹剧团团长辛锐合葬墓,高9.3米,为六面亭柱体建筑,正面墓碑为谷牧题写;瞻容思功石像亭,高14.3米,为八角垂檐构筑,飞檐翅角,如鸟展翼,亭内8根朱漆石柱环围着罗炳辉戎装圆雕石像,高1.9米,体态魁梧,气宇轩昂。

  恭祭场西侧自北至南依次为: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张元寿墓,高9.2米,呈螺旋梯形,顺环墓阶梯可直达墓顶,上有石碑一块,四面镌有陈毅、张震、叶飞、张劲夫的题词;新四军一师政委刘炎墓,高9.1米,呈立体巨轮型,墓顶饰以红五角星;中共特别党员、国民党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墓,高9米,系柱体全石结构,正面碑文为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写;革命烈士公墓建于1999年,高9米,为四面立体“山”字型,安葬着19位有名烈士和18位无名烈士的遗骸;仰风承志石像亭,建筑规模、形式与瞻容思功石像亭相同,亭内安放着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张元寿、中共鲁南区党委书记赵镈、山东解放军第八师师长兼政委王麓水、新四军一师政委刘炎四位著名烈士半身石像。

  烈士纪念塔后边是一条鹅卵石铺砌的南北甬道,沿途藤萝绕架,黄洋夹道,环境幽静。向北行,环园的玉带河自东而西,潺环流淌,夹岸松翠李赤,花展垂柳。中央一池,呈五角星型,周围石槛铁栏回绕,两侧石桥卧波,池水明澈恬静,鱼儿尽情畅游。晴日,塔、堂倒映其中,浑然壮观,夜晚,灯光四射,明月星辰,清澈可见,象征烈士精神与日月同辉,永驻人间。玉带河南,甬路以东,建一长廊,廊的中央和两头各有一亭,廊亭相衔,浑然一体。廊内陈展着33幅石质浮雕,镌刻着9组反映革命战争年代老区军民英勇悲壮的战斗故事,刻工细腻,刀法洗练,人物生动,栩栩如生,既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又是形象的爱国主义教材。

  五星池北是革命烈士纪念堂,长45米,高21.4米,系宫殿式建筑,东西方建筑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琉璃瓦歇山顶,两层飞檐,巍峨壮丽。四面绕廊,三面环柱,中间抱厦上方额题“革命烈士纪念堂”7个金色大字。大殿结构拱顶无梁,象征烈士功德无量。进入纪念堂,迎面是一影壁,正面为周恩来的题词:“人民革命的烈士们永垂不朽”!背面为任弼时题词:“你们的功绩永垂不朽!”堂内墙壁为巨大石质联碑,上面镌刻着牺牲在沂蒙大地,来自全国十九个省市及国外的62576位烈士的英名,其中团级以上372名。

  纪念堂前东西两翼是民族建筑形式的沂蒙精神纪念馆和解放战争纪念馆,与纪念堂成品字形布列,其间两排高大的塔柏,宝塔似地矗立着,犹如两列威武哨兵,庄严为伍,令人肃然起敬。沂蒙精神纪念馆主要展出了红色的热土、可敬的人民、伟大的实践及不朽的丰碑四部分,展现了沂蒙人民在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爱党爱军、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等内容。解放战争纪念馆主要展出了华东军民在陈毅、粟裕、谭震林领导下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鲁南、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等重大战役。两馆展出有较高历史价值的革命文物300余件,并运用照片、文字、雕塑、场景及电视、投影等较先进的声光电展示手段,再现了这一重要的历史。是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场所。

  纪念堂北70米为陵园北门,系单檐歇山前廊式构筑,飞檐斗拱,翼角翅起,金黄琉璃瓦捂面。堂与北门之间建有奇石园,象形奇石 “抗日烽火”、“中华雄狮”、“和平鸽”、“花环”等点缀其中,假山──抗日山位于东侧,上建纪念亭。园内韵味浓烈,别具特色。

瞻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使我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每一座烈士陵墓都是一座英雄的丰碑,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峥嵘的岁月,每一尊雕塑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幅照片都是一曲激昂的赞歌。正如胡锦涛同志2005年8月26日视察临沂时所发表的重要讲话那样:”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临沂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创立了光辉的业绩,做出了巨大贡献。解放后,临沂人民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改革开放以来,把发扬革命传统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沂蒙精神” 。我的泪水一次次为英雄事迹所涌动,我的激情一次次被沂蒙精神所点燃。我情不自禁的提起笔,在沂蒙精神纪念馆的留言薄上,写下了我发自内心的感言:”沂蒙精神,民族脊梁”!

  如今,这块烈士长眠的地方,众木交柯,郁郁葱葱,绿离夹道,四季有花。冬天腊梅傲霜,松竹滴翠;春天迎春绽金,玉兰堆雪;夏秋绿地成荫,百花争艳,一年四季,生机昂然。园内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文物翔实丰富,历史资料珍贵,成为晋谒烈士陵墓、缅怀烈士风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观光浏览的理想场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6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以来先后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部委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历史建筑群。2005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00处重点红色旅游景区、30条红色经典线路,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