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率先摆脱金融危机的冲击

信息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责任编辑:宋克杰 2012-08-24 14:46

 ■ 国家统计局局长 马建堂

经初步核算,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四季度增长6.8%。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工业在2008年12月份出现一些微小的变化,当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增速比上月加快了0.3个百分点。尽管加快幅度不大,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到位,中国经济肯定会尽早扭转下滑的趋势,率先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走上平稳较快发展的轨道。

我对2009年的中国经济、对未来中国经济充满信心,信心来自于4个方面:

第一,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格局没有变,并没有因为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而打破和消除。总体格局就是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是中国的主题,而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科技创新这些基本要素也并没有因为国际金融危机而打破。

第二,推动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深层次因素没有变。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中国人民渴望过上好日子的强大需求,这推动着中国经济加快前进。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这一基本需求。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农业人口占很大比例,中西部人口占很大比重,这些地区的老百姓要求改善生活、提高生活水平的强大需求,仍然会推动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

第三,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变。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供给能力在不断增强,产业体系比较完整,我国有广阔的劳动力市场,有20多万亿元的居民储蓄,基础设施在不断改进。庞大的需求和强有力的、日趋完善的供给结合在一起,我们有信心看到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第四,对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对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有信心。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及时、有力地采取了一揽子的宏观调控政策,有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政策措施,有扩大内需的10条规划、10个重要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还有为国民经济长期发展打基础的10多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2008年12月份的部分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已经在逐步恢复:

首先,12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幅在连续6个月回落后强劲反弹到17.8%;狭义货币供应量终止了连续7个月的回落态势;12月当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7718亿元,同比多增7233亿元。这三个数据意味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显现积极效果。

其次,12月份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代表的消费,实际增长在加快。12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同比增长17.4%,比11月份加快了0.8个百分点。汽车、服装、化妆品等部分商品销售有所回升。投资也出现了一些好的势头,2008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5%,比上年加快了0.7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有所优化。特别是投资者的信心出现了反弹。

第三,进出口开始出现积极变化,进出口的陡降趋势在12月份得到初步遏制。出口政策调整以后,所覆盖商品的出口12月份同比增长4.8%,而全部商品出口是负2.8%,受出口政策调整影响的商品出口增长4.8%,这意味出口政策开始显现成效。

第四,工业生产也出现积极变化。12月工业生产的速度比11月加快0.3个百分点,纳入统计的39个大行业中有16个行业的增加值增速比11月份有所加快。其中,钢铁工业由11月份的同比下降6.3%转变为12月份增长0.1%。

此外,钢材、煤炭、有色金属和化工类产品价格不仅开始稳住,而且开始有所回升。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1月上旬进行的调查显示,2009年1月上旬和2008年12月中旬相比,普通大型钢材价格上涨2.8%、普通中型钢材价格上涨5.1%、普通小型钢材价格上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