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责任编辑:宋克杰 2014-05-13 14:55
沈阳浑南新区公车将计时计价,收费标准为出租车费八折。公车改革后,公务用车怎么办?沈阳市浑南新区的办法是,政府从企业租赁,计时计价收费。浑南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局长牛群介绍,沈阳浑南新区是全国最早进行公车改革的地区之一,今年该区又成立了车辆管理中心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车辆全程实行GPS监控,计时计价收费。”通过向国资公司“购买服务”,率先实现政府公务用车服务企业化运营、市场化管理。(5月13日《人民日报》)
车轮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早已成为公务消费领域的一大沉疴痼疾,对其进行改革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近年来,不少地方在公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相继推出了发放车贴、公车张贴标识等新举措。这些新举措出发点都是好的,并且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只不过那些举措基本上都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很容易让人钻空子,导致改革跑偏甚至变味。例如,发放车贴在某些地方就异化为变相发钱,领导干部的车贴动辄数千元,远远超出了普通工薪族的全部收入,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沈阳浑南新区公车“计时计价收费”的做法,跟上述举措比起来无疑又进了一步。企业化运营、市场化管理的思路,会带来诸多好处:其一,由专业公司进行管理和运作,能够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其二,“计时计价”必将增强各用车单位的成本意识,极大限度地消除公务用车的随意性;其三,使用车辆的部门购买充值卡、财政按各部门工作性质统筹划拨充值卡金额,可增加公车费用的透明性和可控性,方便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据悉,目前该区车管中心有公车71台,虽然比改革前政府控制的公车总量减少了80%,但仍能满足办公用车需求。这就是改革的效果。
可是,跟以往的许多公车改革举措一样,“计时计价收费”也并非完美无缺。其运作过程,是通过新成立的车辆管理中心和国资公司进行对接后实现的,两者的实际控制者和管理者其实都还是政府。国资公司虽然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但很难实现自主决策,一举一动都要接受上级管理。同时,各单位的用车服务只能向国资公司购买,实际上也属于一种垄断经营。这种模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必然存在一些新问题隐患,比如会不会造成新的浪费,甚至可能出现某些形式的利益输送?
去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其中强调: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主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计时计价收费”的思路,跟条例的规定是一致的。只不过,其“市场化”得还很不彻底,“社会化”更是无从谈起。公车改革要真正实现市场化和社会化,就应该打破垄断,引入社会公司的竞争,而不该局限于自身的圈子内,左兜掏右兜、左手管右手、肥水不流外人田。政府不妨面向市场公开进行招标,哪家公司提供的用车服务更专业、成本更低,就选择其服务。甚至可以多选择几家公司,让他们之间竞争起来,同时也给“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主选择”提供方便。(乔志峰)
(责任编辑:宋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