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责任编辑:宋克杰 2014-05-17 12:58
5月15日,有媒体报道金龙鱼母公司益海嘉里天津工厂收购地沟油。对此,益海嘉里方面发布紧急声明称:媒体报道张冠李戴,将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5月16日《京华时报》)
益海嘉里所称的张冠李戴,是指媒体错把“嘉里油脂化学工业(天津)有限公司”当成了“嘉里粮油(天津)有限公司”。其中前者是一个化工企业,而后者才是生产食用油的企业。
分析不同媒体前后不同的新闻报道,以及益海嘉里的回应、声明,我们不难发现,早前媒体“地沟油黑色产业链的最终流向地为嘉里粮油(天津)有限公司”的报道,确实是存在误解和错误的。而益海嘉里、金龙鱼甚至康师傅等由益海嘉里提供原料的企业,也确实是“躺着中枪”了。
虽然媒体的报道有误,但有一些基本事实却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其一,益海嘉里确实有购进地沟油的行为,而且相关以地沟油为原料的化工子公司与其另一个食用油子公司紧紧相邻。其二,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包括一些知名企业,其为利益不爱惜“羽毛”的情况很常见。那么我们显然不能排除益海嘉里地沟油流向食用领域的嫌疑。
虽然益海嘉里的两个公司之间可能真的“有隔离措施”,但这种隔离措施明显隔得了正人君子,隔不了无良企业的。特别是当食用油的安全问题,不被地沟油污染的问题等,只能靠两家只有一道隔离措施子公司自我约束、各守其责的时候,谁又能够保证,那边的原料车,不会半夜开到这家来?谁又敢打保票说,化工厂采购的地购油,绝对不会流入粮油厂?
很明显,同一个母公司的两家子公司,一个生产化工品,一个加工食用油,厂区紧邻,这本身就是极为不妥的,也难保媒体不会误会或者搞错。而两家原料可以互用的生产企业,能否恪守职业道德、严守法律,又完全依靠自我约束与良知。这种将所有希望悬于一线的安全保障模式,明显也是让人不放心的。那么谁来监管、谁来保证益海嘉里为其化工厂采购的地沟油,不会流入食用油加工厂呢?这显然才是最值得我们反思和追问的地方!(作者:刘鹏)
(责任编辑:宋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