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爷爷”带给我们的启示

信息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责任编辑:宋克杰 2014-06-04 12:00

    地铁“板凳爷爷”:不和疲惫的年轻人抢座位。近日,一西安网友搭乘地铁时发现,一位老人进入车厢后,在空地上支起折叠板凳坐下。问他为啥要这么做,老人说:“别人告诉我,现在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在车上能坐着休息已经不易,我们老人出门随手带把折叠凳,也不麻烦,这样坐自己凳子不占用有限的资源,多替别人着想挺好的。”(6月1日《西安晚报》)

    经媒体报道后,“板凳爷爷”几乎成了当天的“网络红人”,无数微博转载、网上一片“点赞”声。“板凳爷爷”处处替他人着想,能够体谅到年轻人的辛苦,这样豁达善良的老人家确实令人感动。

    不过,“板凳爷爷”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还有其他一些启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尤其是上下班的高峰期,年轻人到底该不该给老年人让座一度引发不少争议。现实当中,也曾不止一次因让座问题引发一些矛盾,有的甚至闹得不可开交。“板凳爷爷”的经验告诉我们:多点体谅、多点相互理解,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会更融洽、更和睦;而多动点脑子、多一点“创意”,很多可能引发问题的矛盾便会迎刃而解。一个折叠小板凳,拎起来不沉、放下来不占地方,举手之劳却既方便了自己,也让疲惫的年轻人不再为让不让座纠结,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曾经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积淀下了“尊老爱幼”等诸多的优良传统。这当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有些时候,过多的道德遗产也僵化了部分国人的思维模式,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拿道德说事儿,务虚不务实,大道理讲得一套一套的,却往往不愿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想办法。试想一下,如果有更多的老人出门遛弯买菜的时候拎把小凳子,公共交通上的“座位之争”不就会少很多吗?

    理不辩不明,站在道德的高度来讨论问题,当然也是有必要的。但我还是认为,口头上讨论一百次,也不如实实在在地做一次;道理讲得再无懈可击,也可能于事无补,也不如想一个简单实用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这就是“板凳爷爷”和他的小板凳带给我们的启示。(乔志峰)

(责任编辑:宋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