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夫人程虹:低调埋头做学问

信息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责任编辑:宋克杰 2014-08-10 15:35

 李克强夫人程虹

中国总理李克强5月4日至11日对非洲四国及非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

其夫人程虹也首次陪同出访

李克强夫人程虹知青旧照


    2014年5月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乘专机抵达亚的斯亚贝巴,开始对埃塞俄比亚和非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官媒的报道说,李克强偕夫人程虹共同外访,这也是他就任中国总理之后第一次偕夫人外访。在朱镕基前总理携夫人劳安访问美国后已有十几年时间未见中国时任总理携夫人外访。而李克强在担任总理后,以前的出访也是一个人,未见携带夫人。而此次访问非洲,总理夫人公开亮相,也让李克强的软实力从幕后走向前台,“中国第二夫人”在公开场合的露面,也引起人们好奇。其实她同样充满传奇色彩,程虹目前任职于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外语系,和总理一样拥有博士学位,44岁时即获得正教授职称。她翻译了美国自然文学经典《醒来的森林》、《遥远的房屋》等,还出版了大陆第一部系统介绍美国自然文学的著作《寻归荒野》。被学术界誉为“中国从事美国自然文学研究第一人”!

    共同的农村插队经历,让她和李克强牵手

    网络上流传有这样一个段子:某副省级领导之女欲考研究生,此领导遂携带秘书、司机等一众随从前往北京,请首都经贸大学程虹教授出来吃饭,并再三要求她把老公带出来。程虹说她先生很忙,不方便出来。此领导气愤地说:“再忙有我忙吗?我堂堂副省长请他出来吃饭是给他面子!”迫于无奈,程虹只好说:“我老公叫李克强”。

    该段子最后注明:“非调侃,是真事”。此段子所述之事是真是假,无从考究。我们姑且视之为演绎了的段子。但该段子之中所述的“程虹”,却确有其人,而且的确在首都经贸大学,的确为李克强总理的夫人。

    程虹祖籍山东,1957年出生于河南郑州一个干部家庭。父亲程金瑞曾任共青团河南省委副书记,后调到北京担任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公室顾问,为副部级干部。母亲刘益清是新华社记者。“文化大革命”期间,程虹前往河南郏县插队。毛泽东曾为《郏县大李庄乡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写下“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批示。1968年7月,该县成立“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8月迎来首批下乡知青。郏县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被誉为“知青圣地”。程虹就在这个当时在全国很有名的公社插队。

    勤奋努力的她后来还当上了生产队长,被誉为公社的“五朵金花”之一。当年曾和程虹一起工作的女知青郑英平回忆说,程虹虽然是干部子弟,但为人亲切平和,谦逊低调,“有魄力,有干劲,实实在在”。文革结束后,程虹考入隶属解放军总参的洛阳外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后,她又考入清华大学读研究生进修英文。

    1983年在几位热心朋友的介绍下,程虹与大她两岁的北京大学团委书记李克强相识。“1米76的个头,身材匀称,肤色较黑,浓眉大眼,鼻直口宽,头发有点卷。”这是对方给她的第一印象。

    经交谈得知,李克强祖籍是安徽定远。有趣的是,东吴名将鲁肃、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等均出于此。李克强说他19岁就到穷得出名的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插队当知青。从城市来到这块偏僻贫穷的地方,由于水土不服,他曾经一度全身皮肤溃烂。然而,照样坚持田间劳动,每天10个小时的农活让他的手磨出了水泡,后来手上满是茧子。一年到头大都用印有“为人民服务”的挎包装着干粮和咸菜下地劳动。两年后,李克强从知青中脱颖而出,公社党委把他派到最穷的大庙大队去当党支部书记。这个带着书卷气的年轻人和村民们一起种粮食、“流大汗”,以至于不少人以为,他就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没想到两人竟有着共同的下乡经历,于是他们越聊越投机。

    后来,程虹又从朋友那里了解到不少关于李克强的事。恢复高考后,李克强考进北京大学法律系。由于入学时外语底子都不好,他是学得“最卖力”的人之一。平时如果没课,除了出来吃中午饭和晚饭之外,一直要待到晚上闭馆才离开。朋友说,李克强口袋里总是装着一叠自己做的英文单词小卡片,“走在路上也在背,上食堂吃饭排队时也在背,外出坐公共汽车等车时也在背”。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学三年级,李克强就翻译了《英国宪法史纲》这样艰涩的英文原版法律文献。在龚祥瑞教授的指导下,李克强还以第一译者的身份翻译了英国著名法官丹宁勋爵的名著《法律的正当程序》。1982年1月,李克强等27位学生被评为北大优秀毕业生。毕业前夕,他雄心勃勃地准备留美考试,校领导却动员他留下来,担任北大的团委书记。

    李克强的励志经历,给程虹留下非常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彼此便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由于二人情投意合,互慕才华,一年后的1984年便喜结良缘,婚后更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成为“中国从事美国自然文学研究第一人”

    婚后不久,程虹到北京经济学院(首都经贸大学前身)任教,后又到中国社科院读博士,师从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赵一凡,专研美国文坛新流派自然文学。1990年代中程虹曾在美国布朗大学任访问学者,并醉心美国自然文学。

    此后,程虹则拿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学位,长期在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外语系任教。多年来,她屡获各类教学奖项,发表的教学科研论文涵盖了从本科生至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精读、泛读、演讲、听力、教材评述及新课开设等诸多领域。在程虹的理念中,好的教学是知识的自然流露。她怀念上世纪80年代,认为那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年代。那时,老师们淡泊名利,学生们在课间讨论的是王维的诗歌,“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当重新拾起属于文人那份对学术的崇敬及对于治学的执著”。在一次校内讲座中,程虹引用《论语》中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来阐述自己对学术和生活的态度。

    她说,“为己”就是找对自己的学术兴趣,提高自身的素养,坚守学者的操守,在追求真知的道路上慢慢前行;“为人”就是在前者的基础之上,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程虹还说:“我希望大家从自己做起,踏踏实实读书,老老实实做人。我知道这有点儿过时,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操守还是要坚守的。”程虹的言行,让她在校园里深受师生爱戴,曾两度被学生选为“我心目中的十佳教师”。2001年,程虹晋升正教授,时年 44岁。

    这一年,程虹还出版了《寻归荒野》。谈及这本书时她这样介绍:“《寻归荒野》是十几年前我写的第一部介绍评述美国自然文学的书。当时采用这个书名,出自于我对荒野的领悟。‘荒野’是自然文学中的一个关键词,堪称是美国自然文学的精华。自从我于1995年涉足自然文学领域之后,所倾心研读与研究的几乎都与荒野有关。多年的研究与经历使我感到,荒野不仅是实体的自然,也是自然的心境,或心境中的自然。‘寻归’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走向自然,更不是回到原始自然的状态,而是去寻求自然的造化,让心灵归属于一种像群山、大地、沙漠那般沉静而拥有定力的状态。在浮躁不安的现代社会中,或许,我们能够从自然界中找回这种定力。”

    自《寻归荒野》之后,程虹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边写作边翻译的学术之旅。“文字工作要慢功。比如,在翻译《心灵的慰藉》时,碰到很多鸟的名字,有的连字典上都没有,为了一个字,查阅英文字典、汉语字典、大百科词典、辞海、辞源及各种中英文鸟类字典和图册,做到了校字如仇。”程虹说,这些努力和坚持,都源于“学问要精”的信念支持。

    《心灵的慰藉》,是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及诗人特丽•T•威廉斯的代表作,被誉为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将自己及其家族的经历、美国西部大盐湖及熊河鸟类保护基地的特殊环境联系在一起,用一种独特的写作方式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展示在人们面前。

    当时,威廉斯发现盐湖水在不断地上涨,从而使熊河鸟类保护基地的鸟类受到威胁,有些鸟类可能从此消亡。人类的悲剧与自然界的悲剧同时上演。这种现象使作者大胆地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写作方式来展示她的生态视野。她将人类内心的情感世界与特定的自然风景溶为一体。这些类似日记的优美的散文记述了作者陪同患乳腺癌晚期的母亲在大盐湖湖畔走过人生最后一程的经历。然而,正当威廉斯动手整理她在盐湖湖畔的日记,准备出书时,她本人也被确诊为乳腺癌,年仅34岁。她翻开这些记录与母亲弥留人世时的日记,鸟的羽毛,盐湖畔的细沙,鼠尾草的叶片纷纷从日记本中落下,触动了她内心的悲痛。

    翻译这本书时,程虹曾感动得几次流泪。最后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用优雅而凄美的文字,讲述了这个人与动物间充满爱的故事,很多人看后无不为之动容。

    在一次讲座中,程虹讲起“生态与美国文学文库”。说起那些丛书时,程虹如数家珍,具体到哪些书有几个版本,版本之间有什么区别,文笔、段落、书名典故,她都能顺手拈来。往往一个封面、一个标题、一幅图片,她都能引出一个故事。这让年轻老师为之惊叹。她认为,做学问需要静心和定力,需要坚守和沉淀。这些东西无关短期的功利和时髦。而正是这份定力,让她最终获得学术上的成功。

    程虹与同事分享过美国女作家安妮 •林登伯格《大海的礼物》一书中的一段话:“大海不会馈赠那些急功近利的人。为功利而来不仅透露了来者的焦躁与贪婪,还有他信仰的缺失。耐心,耐心,耐心,这是大海教给我们的。人应如海滩一样,倒空自己,虚怀无欲,等待大海的礼物。”

    就这样,十几年间,程虹不仅翻译了美国自然文学经典《醒来的森林》、《遥远的房屋》,《心灵的慰藉》,还出版了大陆第一部系统介绍美国自然文学的著作《寻归荒野》,以及《宁静无价》等专著。被学术界誉为“中国从事美国自然文学研究第一人”! 

    处事低调,被誉为“李克强的软实力”

    自2012年起,一套名为《美国自然文学经典译丛》的译著,在北京持续热销。译者正是程虹。此套书由《醒来的森林》、《遥远的房屋》、《心灵的慰藉》、《低吟的荒野》四部书组成。  2013年11月记者走进北京三联书店,一位女店员说,《美国自然文学经典译丛》被摆放在店内比较显眼的位置,其中《心灵的慰藉》卖得仅剩一本了。

     从开始译第一本到第四本出版,程虹耗时十年。同程虹有着十几年接触的译丛编辑李学军,接受媒体采访时告诉记者,出版此译丛并非是因为译者程虹的特殊身份,而是考虑学术价值及市场角度。她大赞程虹对学术的认真和纯粹让人非常感动和敬佩,“那么多动物植物的生僻名字,有些鸟的名字,连中文我都不认识,为了一个字,她会查阅英、汉字典,百科全书,辞海,辞源,一定要弄得清清楚楚,现在这样的学者已经很少很少了。”

    资深编辑杨丽华评论,自然文学名着与一般的小说、回忆录类不同,对译者的英文理解和中文表达有很高要求。程虹这套译丛语言流畅、清澈、如诗般纯美,堪称信、达、雅,译者准确把握、完美再现了每部作品的风格。程虹早前在谈到译着体验时也说,在这个信息发展极其迅速的时代,当人们甚至是一路狂奔,急于抵达终点时,她的行动显得慢了,因为“文字工作要慢功”,“做学问要精。”

    生活中程虹是个非常低调的人,甚至从不与丈夫在公开场合露面。李克强向来堂堂正正做人、乾乾净净做事,他要求自己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极其严格,点滴小事都约束很严,绝不允许打着旗号办私事。据当年的知青郑英平透露,知青时代她和程虹私交甚好,所以,早在程虹的先生李克强当河南省委书记时,不少人就找到郑英平,想让她找程虹“攀攀关系”。尤其李克强成为国家总理后,托她办事的就更多了,但郑英平都一一回绝了,“我很理解她。当国家领导人的夫人不容易,而且,程虹是那种非常善良、特别低调、不喜欢张扬、业务很好的人。”和某些高官夫人热心交际或商场不同,她更喜欢校园,对教学和做学问充满热忱。正如古人云:“治学之道,首在心静。非心静无以言学,非宁静无以致远。”

   近年来,除潜心研究美国自然文学外,程虹出版的文学及传记方面的译著也较多,其中包括《遵命大臣》、《达豪的歌――赫伯特•齐佩尔传》、《死亡手术室》、及《校园秘史》等。发表的学术类文章更是不计其数。

    除此外,程虹还先后被评为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首都经贸大学优秀任课教师、获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及北京市高校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校方一直有意提拔她担任系主任甚至更高的职位,但都被她婉拒。程虹不喜欢繁琐的行政事务,以及无聊的应酬,当然也不希望被人说是“妻凭夫贵”。她要远离那些浮华纷扰,只想“静心治学”。

    程虹的英语非常厉害,偶然也会给丈夫以专业指点,纠正他的发音。2011年香港大学举行百年校庆时,李克强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发言,曾引起轰动。当时就有知情者说,这背后少不了程虹的功劳。

    李克强被公认为是“英文最好的中国高层领导人之一”, 这也让他在外交舞台上挥洒自如。2012年他与普京会谈后,提出“上下游一体化”的互利合作模式,被普京称之为“新思路”。一位随行记者注意到:两人会谈时,普京频频点头,眼睛直视李克强的眼睛,神情专注,甚至拿起笔记录起来。熟悉普京的中俄双方人士说,他这样的举动在国际场合并不多见,“他遇见了一个强大的、值得尊敬的伙伴”。两人的会谈时间也从原定的一小时延长至两小时,仍意犹未尽。为此,程虹还被海外媒体誉为“李克强的软实力”。

    最有意思的是,李克强与妻女团聚时,一家三口有时会进行英语对话,其乐融融。他们的女儿毕业于北京大学,现在美国留学。

    鲜为人知的是,和普通百姓一样,程虹和丈夫偶尔也逛一下淘宝。李克强一直都非常关心年轻人的创业就业,在前不久召开的一场有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出席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总理和马云的一段对话很有意思。他说,“马云同志你办的公司,我还真有意去浏览了一下那些公司小业主的留言,挺感人的。半夜接到一个单子马上就送出去,送出后告诉购物方,能不能给赞一个,说我们创业不容易呀。然后我看到,对方回应说你的物品有点儿问题,有点瑕疵。他马上就说,我立刻给你换。最后又说,我们确实不容易,我们是尽了最大的努力,一定给你换,意思是说你千万别毁了我的名声。”网友看到这些纷纷惊呼:哇,总理连这些都知道!

    有人说,程虹的确是个很有个性的人。教书育人的工作,让这位56岁的教授深受爱戴;知名学者的身份,让程虹成为业界权威。作为李克强的夫人,她远离大量社交与应酬,并因此赢得人们的尊重!

(作者:王 丽)

(责任编辑:宋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