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克杰:“小木匠”转身《三部曲》

信息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责任编辑:宋克杰 2016-05-14 15:52

“小木匠”转身《三部曲》

──宋克杰人生历程简述

 时任解放军第一集团军第三师政治部负责人的宋克杰

宋克杰(笔名:刻捷、颂公),男,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市,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编审(正高职称)。

宋克杰木匠出身,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集团军第三师政治部负责人,现任国家工信部经济运行工作期刊《企业与企业家》杂志总编辑及终审。

回眸宋克杰的人生发展历程,他以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在平凡的岗位演绎出了虽不华丽但也不平凡的“转身”“三部曲”。

第一部曲:木匠生涯

宋克杰少年时期,迫于家境贫寒,辍学务工,拜师木匠,勤学锯斧刨凿钻。三个炎夏寒冬,宋克杰领略了铁石师父的严调酷教,接受了社会大学的启蒙开导;经历了透支体力的磨砺锤炼,得到了木匠文化的滋润醺陶。使宋克杰不仅掌握了各种型号的床柜桌椅等全套实木傢具的制作技艺,更重要的是修炼了坚忍执著、精益严谨的工匠精神,被所在的木器社(厂)评为“模范青工”。

多年后,宋克杰回顾起这段木匠生涯,不无感慨地说:木匠生涯是我人生的起点,是我德智的先贤;是我创业的基石,是我发展的源泉!据此,他满怀激情地写了一首打油诗──《木匠颂》:

锯斧刨凿钻,你自如精通;

方圆建雕漆,你巧夺天工;

工农商学兵,你无处不在;

衣食住行娱,你情系其中。

啊!木匠,

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你是华夏文明的彰弘;

你是众生福祉的天使,

你是社会发展的先锋!

(注:打油诗第二句中的“方圆建雕漆”是指木匠大致可分 为方形木工、圆形木工、建筑木工、雕刻木工和油漆木工)。


少年时期的宋克杰就是这样当“小木匠”


 传统手工木匠制作傢具时的场景

传统手工木匠制作傢具时的工序流程示意场景

 传统手工木匠工作台

 传统手工木匠使用的部分工具

 少年时期的宋克杰曾经制作过的实木傢具



第二部曲:军旅征程

宋克杰青年时期,听从祖国挑选,投斧从戎,参军入伍,苦练刀枪剑戟谋。二十余载军旅岁月,宋克杰奉献了青春华年,确立了理想信念;增长了文武才干,践行了报国誓言。

宋克杰参军所在的部队,是驻扎在河南信阳明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集团军第三师(前身为七师)。由于当时北部湾战事紧急,宋克杰这批新兵没经新兵训练就直接分到战斗连队,宋克杰被分到八团(前身为二十团)四连。起初,他在临战训练先行班,突击训练射击、剌杀、投弹、战术以及队列和军体,并频繁在半夜或凌晨进行紧急集合和全副武装长途奔袭。当时,由于宋克杰所在部队刚从山东执行国防施工任务返回驻地营房不久,生活条件比较差。睡的是以排为单位的大地铺,吃的是粗糙高粱面(还杂有高粱壳)掺少许白面做成的“花馒头”,还不够吃,往往是老兵让给新兵吃。后来,宋克杰被连长点名担任步谈机报话员(类似电影《英雄儿女》中英雄王成在阵地上大喊“向我开炮”时使用的那种步谈机),突击训练传诵军语,背用密码。在此期间,连队接到上级命令,全连即刻开赴抗美援越前线执行作战任务。连队进行了战前动员,召开了誓师大会,严禁对外通信,人人都留存了遗书,全副武装急行军至明港火车站,登上了等候在车站的“闷罐车”(一种全封闭的铁皮车厢)。虽然此次行动后来因故取销,但对宋克杰这样刚入伍不久的新兵来说,是一次极其严酷的生死考验。事后宋克杰听说,在这次行动中,他所在的连队有两名新兵因害怕死在战场而开“小差”偷跑回家。之后,宋克杰升任连队文书(相当于连首长的秘书),并兼任军械员和连队业余演唱组组长。在此期间,宋克杰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和训练任务外,经常为连队战友教唱队列歌曲,组织出版黑板报、墙报,讲解学雷锋、学毛泽东主席著作展览,组织连队演唱组编排演出反映部队训练生活情况的节目,并时常参加师团组织的汇报演出。毛泽东主席下达“五七”指示(即军队要亦工亦农)后,宋克杰所在的八团转战湖北汉川沉湖,执行围湖造田、种植水稻的任务。其间,不仅要与百年荒湖里深不触底的淤泥和满湖的菱角剌及“个大如鹅”的蚊子作斗争,而且又接连经受了“出血热”恶性传染病和抗洪保堤险被激流卷入汉江的生死考验。在抗洪抢险中,命虽保住,但腰部被重物砸伤。在连队当战士期间,宋克杰先后被评为“特等射手”、“投弹能手”、“技术能手”,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多次受到营连嘉奖。

对在连队当战士这段时间的日日夜夜,在宋克杰脑海中烙下深刻的印记。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同年入伍的战友聚会时,宋克杰即席朗读了一首怀恋这段时间连队战士生活的打油诗──《兵回头》:

 青春年少来到部队,立正稍息枯燥乏味;

 吃饭之前唱歌站队,屁大点事也要开会;

 熄灯号响上床必睡,逢年过节就得战备;

 日夜训练不能喊累,行军拉练不敢掉队;

 铁杆哥们偷着聚会,烧酒白干豪饮不醉;

 谈情说爱没有机会,被单地图咋洗不褪;

 学习雷锋个个都会,六元津贴掏的干脆;

 几年感情十分珍贵,一起欢呼军人万岁!


列兵宋克杰


时任三师政治部负责人的宋克杰


列兵宋克杰(左)向连队战友讲解学雷锋、学毛主席著作展览



转战沉湖的第二年,宋克杰被调到团政治处电影放映组,担任电影放映员,兼任被战士们称赞为“土电影”的幻灯片的创作和绘制、解说词的编写和广播。“文革”初期,宋克杰所在的八团奉命进驻武汉市大专院校和中学,执行“支左”和制止武斗的任务。凡有重大活动或“造反派”与“保皇派”发生重大冲突事件时,宋克杰负责播音的配有高音喇叭的毛泽思想宣传车就出现在现场,多次遭袭遇险,其对亲历者的生死考验,不亚于枪林弹雨的战场。

宋克杰提干后,先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基层指挥员,后调任三师政治部敌工科敌工干事。敌工科在战时执行瓦解敌军的任务,类似古代楚汉相争时“四面楚歌”的战例。在平时主要负责瓦解敌军战略战术和相关专业技术训练的组织工作,兼抓战备训练和施工生产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且还负责过一段时间的清华、北大、哈军工大等大专院校毕业生下部队接受“再教育”的军训工作。在此期间,曾参加过两次比较大的临战军事行动。一是珍宝岛战斗后,当时的苏联在我北部边境陈兵百万,中苏间的一场恶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对此,宋克杰所在的三师部队做好了一切作战准备,只等上级一声令下,便可开赴北方对苏战场。二是林彪折戟温都尔汗后,宋克杰所在的三师部队与全军一样,立即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忱戈待旦。

在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邓小平同志命令全军各大军区部队大调防时,驻防河南开封的一军与驻防浙江湖州的二十军对调,宋克杰所在的一军三师与驻防浙江金华的二十军六十师对调。调防后,宋克杰先后担任过三师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分管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兼抓战备训练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类似地方市州级共青团委书记)、三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主抓全师部队党的建设、兼抓师党委秘书工作,类似地方市州级党办主任)、三师政治部负责人(分管全师部队的政治工作、兼管师党委秘书工作,类似地方市州级党委秘书长)。调防浙江后,宋克杰所在的三师部队又经历了两次比较大的临战军事行动。一是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二是1984年的老山对越防御战(也称为“对越轮战”)。尽管宋克杰在此两次临战军事行动中都未能直接上前线,但在开战之前就已立下血染沙场的誓言。而宋克杰的老领导、原三师师长、时任第一集团军军长的傅全有同志,奉命率部赴老山执行了近一年的对越防御战,战斗虽然惨烈,但取得的战果辉煌。战后,傅全有同志先后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总后勤部长、总参谋长。

宋克杰是闻名全军的培养军队和地方两用人才改革的发起者、组织者、推广者之一。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工作是宋克杰所在的三师,从1979年起在兴建连队俱乐部的过程中启步,在时任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关于培养军队和地方合用的两用人才的指示指引下发展起来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工作顺应了青年干部战士的求知欲望,较好地解除了青年干部战士认为在部队学不到技术,将来复员退伍后难找工的后顾之忧,抵御了改革开放初期放开搞活、发财致富社会思潮的诱惑,使青年干部战士更加热爱部队,安心服役,有效地保证了部队的稳定。同时,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工作开发了干部战士的智力资源,有力地促进了军事训练及部队的全面建设。三师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工作引起解放军总部的高度重视,随即组成总部、南京军区、第一集团军三级工作组,下到三师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向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独臂将军”余秋里同志作了汇报,余秋里同志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指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是“新时期军队建设的一项重大改革”,同他在战争时期抓的“诉苦三查”和担任石油部长期间抓的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等典型具有同等价值。经向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汇报同意后,以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的名义,在三师驻地召开了规模空前的“全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现场经验交流会”,余秋里同志亲临大会发表了重要讲话,并检阅了三师部队。邓小平、叶剑英、徐向前、聂荣瑧等老一辈革命家先后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题了词,三师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经验以中共中央文件转发全国,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等中央媒体及地方媒体也都纷纷刊登或转载三师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经验和事迹。从此,全军迅速掀起“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热潮。

在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过程中,宋克杰在师党委的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在战友和同事的支持下,先后创造了多个“第一”:在三师第一个公开提出共青团组织及青年工作者要突破小生产的狭隘眼界和习惯势力,引导团员青年在练好军事技术的同时,为现代化建设抓紧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钻研专业技术的观点,并发表在1979年1月18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在七团九连团支部蹲点时发现并培育了全军第一个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试点,九连团支部在政治指导员兼团支部书记夏家田的组织和指导下,以连队俱乐部为阵地,开展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专业技能的活动;于1980年2月在七团九连召开了全军第一个由全师连以上共青团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专业技能的现场经验交流会,七团团工委、七团九连和通信连等单位的团组织介绍了经验体会,集团军政治部批转了宋克杰撰写的此次会议情况报告的电报,全军青年工作会议作了书面介绍;培养和宣扬了全军第一个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先进典型──七团九连,七团九连被南京军区党委命名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模范连”,荣立集体一等功;在师政治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执笔撰写了全军第一个师党委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工作报告,受到第一集团军、南京军区和总政治部领导的高度评价。后经总政治部、南京军区政治部、第一集团军政治部和三师政治部联合写作组修改充实后,作为主旨经验材料在“全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现场经验交流会”上作了重点介绍;按照师党委的部署,参与策划并主持建办了全军第一个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展览,参加“全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现场经验交流会”的各级领导参观后反响强烈;受师党委委托,举办了全军第一个培养军地两用人才记者招待会,即席回答了中央和地方媒体记者的提问;受师党委委托,第一个以新闻发言人的身份,向总政治部余秋里主任等各级领导讲解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展览;根据师主要领导的授意,执笔撰写了全军第一个师党委实施军地两用一体化训练的情况报告,被1986年3月17日的《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发表,在南京军区军地两用一体化训练现场会上进行了介绍;按照南京军区领导的指示,与三师司令部的有关领导一起组成了全军第一个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宣讲团,赴南京军区所属各部队巡回宣讲和辅导;受师党委委托,在三师历史上第一个以师政治部负责人的身份,带领师政治部文艺宣传队进京向中央机关和解放军三总部及各军兵种机关作培养军地两用人才、老山对越防御战事迹的汇报演出,其中在人民大会堂就连续演了三天,受到当时的总参谋长杨得志等总部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并接受了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宋德福授予的锦旗。鉴于在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中的卓越贡献,宋克杰多次立功授奖,并被选送到浙江师范大学深造,获得大专文凭。

宋克杰在师政治部工作期间,先后撰写或执笔各类总结、报告、领导讲话、经验体会、工作研究和典型事迹等文章和材料500余篇,其中有近五分之一的文章或材料被总部、大军区或集团军转发。宋克杰还在《解放军报》等中央和地方媒体发表报道及文章400余篇,其中在《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发表在头版头条的有5篇。

宋克杰在带战术背景长途野营拉练途中


宋克杰(左)与战友在东南沿海一带勘察战场地形


宋克杰(左三)在三师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展览馆向原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右三)等首长介绍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情况


宋克杰(左二)在三师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展览馆向原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左三)等首长介绍两用人才养殖的绿毛龟


宋克杰(右一)在三师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展览馆

向原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右二)等首长介绍两用人才革新的训练器材


宋克杰(左)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原总参谋长杨得志(右)等首长汇报三师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情况

 宋克杰(左)原三师老领导、时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原总参谋长傅全有(右)

汇报三师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情况

宋克杰(第一排左一)与原三师团以上干部在三师驻地召开的“全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军地两用才现场经验交流会”上

受到原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第一排左九)等首长的亲切接见



第三部曲:市场硝烟

宋克杰壮年时期,响应裁军部署,解甲卸鞍,转业地方,钻研政经企论著。“少小离家老大回,昔日辉煌把零归;任凭市场胜战场,老兵新传色未褪。”宋克杰近日写的这首打油诗,是对他转业到地方工作后的生动写照。

宋克杰转业到地方之时,正值我国经济和企业改革发展如火如荼之际。所以,他只在湖北省经委政研室干了短暂的一段时间,便下海从事经济期刊的出版和经营。并以经济期刊为基地,钻研经济和企业改革理论与实践。宋克杰先后盘活或创办了三家经济类期刊(其中两家为半月刊)和三家经济类互联网网站,并先后担任过这三家经济类期刊和三家经济类互联网网站的主要负责人及终审,现任国家工信部全国中心城市经济运行工作期刊《企业与企业家》杂志和两家网站的总编辑及终审。

宋克杰在经济类期刊和网站工作期间,首先是以一名经营管理者的角色,与全国企业界、经济理论界及政界的有识之士一起,按照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和历届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战略部署,以“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在经济和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中,进行艰苦的探索,艰辛的跋涉,艰难的开拓。既曾品尝过甜酸苦辣,也曾感受过喜怒哀乐;既在法庭当过被告,也遭暗算险进班房。其次,以一名经济研究者的角色,拜经济学家、企业家和经济管理部门的官员为师,对经济和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疑点进行深入分析、深刻研究、深层探讨;最后才以一名期刊工作者的角色,对在经济和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进行去粗取精、去表取里、去伪取真的变成文字,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发表出版。

宋克杰以经济期刊和网站为武器,为“深谙经济为民造福”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式政坛清官歌功颂德,为“敢闯禁区力推市场经济”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式经济学家传经布道;为“蒙受冤枉惨被免职”的海盐衬衫厂厂长步鑫生式悲剧型企业家伸张正义,为“不怕非议勇于开拓”的石家庄造纸厂厂长马胜利式改革先锋呐喊摇旗;为被誉为“酶法多肽之父”的九生堂生物科技董事长邹远东式企业发明家点赞喝彩,为“当代武训义办学校”的杭州华泰董事长胡建民式优秀企业家彰扬弘显;为“大漠戈壁丝绸之路”的河西走廊式区域经济期刊的人,功夫应在刊外。办刊办网以来,他遵循“研究市场鸣锣开道,为“民营经济发祥地”的“温州模式”式新经济体擂鼓助威。

 宋克杰(左)采访著名经济学家、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老领导袁宝华(右)


 宋克杰(右)采访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中心研究员吴敬琏


宋克杰(右)采访著名经济学家童大林


宋克杰(右)在台北“鄂台企业家恳谈会”上

与台湾中华企业生产力协会秘书长(原台湾当局经济部官员)林志源先生互赠著作

 宋克杰(左一)与日本同行──《先驱者》杂志总编木场康治(右二)一行会晤


宋克杰(左)应邀出席2016中法文化之春开幕式时与法国总领事马天宁合影


    宋克杰认为,作为写诗的人,功夫应在诗外;作为办经济经济走势,探索改革开放方略,服务企业全面建设,参谋经济管理决策”的办刊宗旨,在精心办好杂志和网站的同时,积极开展论坛、讲座、考察、调研等服务企业、协助政府、惠利社会的工作和活动,使杂志和网站不仅拓展了宣传、服务渠道,延伸了宣传、服务功能,也使杂志及宋克杰本人晋级增效,升华发展。比如:组织举办“(台北)鄂(湖北)台(台湾)企业家恳谈会”等论坛讲座、考察交流活动,为宋克杰著书立说提供了条件而晋升为教授级正高职称;通过创建专家学者高级顾问团及学术指导委员会,助推宋克杰当选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配合党委政府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及筹办大型活动等中心工作,促成宋克杰亮相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展示自身实力跻身国家工信部全国中心城市经济运行会等国务院主管部门的业务组织机构,成就了宋克杰主编的杂志被指定为国家主管部门的工作指导期刊。

    宋克杰在担任经济期刊和网站主要负责人及终审期间,在履职期刊和网站终审出版与经营管理的同时,求学不怠,笔耕不辍。几乎考察了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在内的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几乎采访了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在内的所有体制类型企业。截止2015年底,共撰写文章300余篇,并先后出版过《沉与浮》、《企业深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翻越界岭》、《从企业老总到科学家》、《酶法多肽之父传奇》等九部著作,策划出版了《春风穿越玉门关──中铁十一局集团奋战兰新铁路纪实》等两本书,策划并主编了《荆楚大地起宏图──湖北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暨技术创新成果展览特辑》等三本大型精装宣传专辑,其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奖项。

宋克杰(左二)在玉门油田采访时在我国第一口油井边合影


宋克杰在鞍钢采访时留影


宋克杰(左二)在河西走廊大戈壁深处采访我国首座核基地时合影


 宋克杰在西藏拉萨考察采访时留影

宋克杰在广西考察采访时在对越自卫反击战英雄山──法卡山留影


 宋克杰考察采访上海世博会时在世界产业园留影


 宋克杰在出席国家工信部全国中心城市工业经济运行会时留影


宋克杰在考察采访制造巡航钓鱼岛海监船的青岛武船时留影


 宋克杰在考察采访贵州省时在省人民政府大院门前留影


宋克杰主持《武汉大学企业决策者高级研修班》开班典礼


 宋克杰在考察采访恩施州土家女儿城时留影

(宋克杰截稿于2016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