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交投集团:践行“两山”理念 绿色发展“答卷”沉甸甸

信息来源: 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2025-08-15 15:50

1建设中的双柳长江大桥,与周边生态和谐共生_副本.png


建设中的双柳长江大桥,与周边生态和谐共生


时光流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深融入神州大地的血脉。作为湖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湖北交投集团始终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根本遵循,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交通规划、设计、投资、建设、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中,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降碳、减污、扩绿”的协同模式贯穿始终,以实际行动守护荆山楚水。

同时,湖北交投集团以绿色发展为鲜明底色,助力文化旅游、现代商贸、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五大产业集群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以丰富的创新形态,托举湖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向“新”而飞,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绿色发展“交投答卷”。


创新驱动铺就低碳坦途

2氢能重卡化身高速公路的“零碳先锋”_副本.png

氢能重卡化身高速公路的“零碳先锋”


绿色转型,创新是引擎。6月,湖北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联盟正式成立,湖北交投集团作为联盟理事会单位,联合省内外124家重点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搭建起协同创新的广阔平台,为高速公路绿色低碳产业转型注入澎湃动能。

8月10日,汉宜高速上奔跑的氢能重卡引人注目。从武汉到成都往返2600公里,它的“尾气”只有水蒸气,噪声比传统燃油车显著降低。这条湖北首条氢能源生态示范线自去年3月投运以来,30辆“零碳先锋”已安全行驶超160万公里,加氢超7500次,消纳氢气160余吨,实现减碳超1600吨——相当于近40万棵树的年固碳量。

在仙桃服务区,覆盖95%车位的光伏车棚如同巨大的“绿色充电宝”,年发电量近100万度,不仅满足服务区日常用电,还源源不断地为充电桩供电,年节省电费65万元;枝江西服务区的换电站,5分钟完成自动换电,节假日也无须排队;荆州东服务区的楚道易能超充站,充电1秒可续航1公里,一顿早餐的时间即可满电出发。自2023年湖北交投发布“楚道易能”新能源品牌以来,54座充电站分布在高速路网上,“高速补能像加油一样便捷”已成为司乘人员的普遍感受。

绿色创新,藏于细节。黄石新港收费站的光伏矩阵年发电250多万度,减排效应堪比11万棵大树;宜巴高速省界收费站的“光伏+储能”系统,让隧道用电全部换上绿电;在汉十高速孝感服务区,郑女士喝完一杯咖啡的间隙,她的新能源车已“喝饱”了支撑600公里续航的电量。充电、换电、加氢,多种补能方式自由选择,彻底驱散了司机的“里程焦虑”。


交旅融合绘就诗画旅程


3宜昌鲟龙湾·三峡千古情景区,暑期场场爆满的实景演出成为“流量担当”_副本.jpg


宜昌鲟龙湾·三峡千古情景区,暑期场场爆满的实景演出成为“流量担当”


今年暑期,“凉经济”异常火爆,各景区游人如织,湖北交投集团匠心打造的一系列交旅融合项目成为热门打卡地,勾勒出一幅幅“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生动图景。

8月3日,恩施龙船水乡。家住武汉的王女士一家到龙船水乡景区游玩,《龙船调》的悠扬旋律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交织。白天乘画舫畅游十里清江,探秘奇绝溶洞;夜晚沉醉于水幕电影的梦幻与民俗歌舞的激情,这里已成为暑期家庭游的首选。

宜昌鲟龙湾·三峡千古情景区,暑期场场爆满的实景演出是当之无愧的“流量担当”。3D威亚技术让演员如仙人般掠过观众头顶,屈原、昭君等文化元素的深度融入,让游客在视听震撼中触摸历史脉搏。600多场精彩演绎,带火了紧邻的鲟龙水街。穿汉服簪花、赏非遗打铁花,游客流连于古今交融的街区,景区开业至今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为宜都旅游收入贡献了超四成的增长。

襄阳汉江畔的海洋探索馆,是暑期亲子游的网红打卡地。2000块玻璃幕墙如汉水涟漪般灵动飘逸,馆内汉水秘境展区巧妙串联本土文化,海狮剧场的精彩表演赢得孩子们阵阵欢呼。50多种珍稀海洋生物在此安家,让江汉平原的孩子无须远行,便能探索深海的奥秘,感受生态保护的深远意义。

绿色理念,浸润旅途点滴。和左高速龚家岭收费站,路侧边坡的姬岩垂草在雨后焕发勃勃生机。今年,湖北交投集团实施“百日攻坚、千里示范”行动,打造608公里示范路,推进千公里绿化提升工程,路域环境焕然一新。

8月4日,由集团投资建设的湖北省首个开放式服务区——沪渝高速利川东互通及服务区正式开工,通过“开口子”工程,实现服务区与高速公路、地方道路无缝衔接,构建城乡交通融合发展新格局。


交通建设守护筑牢绿色根基

将生态保护融入高速公路建设全生命周期,是湖北交投不变的坚守。

8月12日,孝天高速一标项目(孝感段)施工现场热火朝天。由湖北交投集团自主引进的大型压滤机正高效运转,将浑浊的工程泥浆变为可循环利用的清水。这是湖北省首次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规模化应用此类先进环保设备,每小时60立方米泥浆变清水。

7月26日,双柳长江大桥迎来重大节点——主跨钢箱梁精准对接合龙。瞬间,江面上几只武汉江豚欢快地跃出水面,仿佛在为这一生态友好型工程点赞,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

从设计到施工,双柳长江大桥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一跨过江:所有桥墩均设置在岸边,彻底避开江豚核心栖息水域,杜绝水中施工干扰;为生态让路:桥位选择时,线路主动绕行一公里,为生态敏感区留足完整空间;静音护鸟:在邻近涨渡湖湿地鹭类繁殖地,施工机械加装“静音阀”,噪声严格控制在55分贝以下,低于正常交谈声;涉水作业精准安排在枯水期,避开鸟类迁徙、越冬和夜间繁殖高峰;透明屏障:沿线将架设透光率达78%的磨砂声屏障,百米外的飞鸟可清晰识别障碍,有效避免撞击。

400公里外的襄宜高速宜昌段远安境内,为保护“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的珍贵栖息地,湖北交投集团不惜追加400万元投资,将桥梁主跨从30米增至40米,减少24根桥梁桩基,水上作业周期缩短20%。同时,施工中启用静音旋挖钻机,将机械轰鸣压低到最低限度。对钻孔产生的泥浆实施“集中输送、分层处理、严防入河”的严格管控,只为让这些珍稀水鸟安然栖息,繁衍生息。

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彰显智慧。在二广高速荆州绕城段的路基上,来自三峡库区的633万吨工程弃渣正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难以就近处置的“包袱”,在湖北交投集团创新的“跨区域资源调配多式联运机制”下,化身为优质的路基填料。此举不仅破解了三峡库区弃渣处置的生态难题,也纾解了项目建设填料短缺的困境,更节省资金近亿元,书写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绿色“账本”。

大道跨山河,青绿满荆楚。站在“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新起点,湖北交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湖北交投将以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赋能绿色交通,拓展“交产融合”“交旅融合”的广度和深度,让象征交通力量的“交投蓝”与代表生态文明的“生态绿”在荆楚大地上更加紧密融合、交相辉映,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美丽中国贡献更加强劲的交通力量。




来源| 湖北日报   卢家国 王翔

整理编辑| 湖北省企联综合部

编辑| 晏怡芮

编审| 宋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