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主导产业走特色发展之路

信息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责任编辑:宋克杰 2012-08-25 12:19

  2010年,仙桃市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顺势而上、造势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提质加速发展势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5.17亿元,增长22.5%;实现财政总收入15.72亿元,同比增长33.3%;仙桃市工业经济能够保持快速发展主要是立足主导产业、走特色发展之路。
    一、发挥产业优势,培育主导产业
    仙桃市被誉为“鄂中宝地、江汉明珠”,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猪鱼蛋生产基地;东邻武汉,西连荆州,318国道、宜黄高速公路、随岳高速贯穿全境,具有贯通南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同时,人力资源充足,劳动力成本低廉;产业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基础设施发展较快,具有发展轻纺工业的比较优势,目前轻纺工业占全市工业的80%左右,轻结构、外向型的产业特色基本形成。轻重工业之比为74:26。仙桃市从资源禀赋优势出发,明确将食品加工、无纺布卫材、机械电子、医药化工和纺织服装等五大产业定为主导产业,目前五大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80%以上。
    食品产业: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准确市场定位,推动沔阳三蒸食品、盛胜鹅业、九珠蛋业、沙湖蛋品、毛嘴卤鸡等地方特色食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为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全市食品企业达到82家,实现销售87.3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18.2%。
    无纺布卫材产业:无纺布卫材产业乘势而上。迎合市场需求,瞄准汽车、装饰、家居建材、航空航天、劳保、土木工程等新领域,不断开发新产品,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无纺布产业集群企业35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3家。大力扶持培育新发、裕民、宏祥、富实等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已成为行业巨人。新发塑料已进入全国同行业前三强。仙桃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无纺布制品出口基地,全年实现销售值102.4亿元,占全市工业的23.54%。
    机电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依托东风神龙公司,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销售45亿元,占全市工业的9.8%。
    医药化工产业:该产业在仙桃涵盖精细化工、医用化工、日用化工、农用化工、以及化工填料等五大门类,现有生产企业50多家。龙头企业丝宝集团带动支撑作用明显,每年上交税收近2亿元。该产业全年实现销售48.3亿元,占全市工业的10.4%。
    纺织服装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断壮大传统产业。全市现有企业41家,拥有纱锭47.5万锭,年产棉纱6.5万吨,布3000万米,服装加工设备近万台,服装年生产加工能力5000万件,基本形成了从纺、织、染、整到服装加工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全年实现销售值81.7亿元,占全市工业的18.9%。
    二、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力的一种先进组织方式,能降低企业商务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根据仙桃市大企业偏少、中小企业为主的现状,以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为载体,积极促进企业集中、产业集聚、拉长产业链,产业和区域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无纺布产业作为仙桃市特色产业,也是发展的优势所在。通过多年的扶持和发展,全市无纺布生产能力近10万吨,占全国生产能力的8%;无纺布制品加工能力近30万吨,从业人员达3.9万人,占全国的1/4;出口创汇2亿美元,占全国的1/4,形成8大类132个系列产品,实现了从上游的加工机械制造、无纺布生产、制品加工,到下游的橡筋拉链、钮扣、滤纸、分切、制线以及包装、运输的完整产业链条。2010年全市新上无纺布生产线8条,无纺布企业高端制品比重达到50%以上,集群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已成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之一和湖北省重点产业集群。
  食品产业集群充分利用农产品资源优势,吸引了一批知名品牌落户仙桃,形成种植养殖、初加工、深加工、副产品再加工以及市场营销体系的贸工农一体化格局,旺旺、亲亲、真巧、燕京、米老头、华美、海新、顾大嫂、嘉士柏、外婆家等知名企业在仙桃扎根投资,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增加到13个。同时,本土企业加快发展,金威麦芽、盛胜鹅业、德丰禽业、富迪等食品企业不断壮大,有的已挤身国内知名品牌行业。全市食品加工及配套企业238家,销售收入95亿元。
    机械加工产业集群拥有先进的机械加工设备,围绕飞轮齿圈、刹车片、车架纵成、活塞环、卡钳、配件铸件生产加工,已形成以北京神雾、瑞阳汽配、天伦机械公司、八一汽车零部件公司、元丰汽车汽车工业园为主体的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集群,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集聚优势明显,实现高起点的跨越式发展。
    三、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步伐
    近年来,仙桃市主动承接沿海,抢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机遇,以存量引增量,以增量优化存量,扩大总量、提升质量,吸纳圈域内外产业到仙桃投资兴业,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创新招商方式,推进以商引商。在传统招商方式基础上,以商引商引来了仙桃发展的新天地,为外来客商提供“保姆式”服务,兑现招商承诺,取得了显著成效。福建亲亲食品引来了福建南方路机;富迪食品引来了广东华美、真巧、嘉士柏、荣港食品等企业;广东华美又引来了华源包装、英科水墨、永达印务、金东方制罐等企业;台湾旺旺食品引来台湾健鼎电子,台湾健鼎电子又引来台湾联茂电子和康舒电子;联茂电子又引来6家电子企业;天轮机械引来台湾富士和机械。
    二是积极招大引强,增强发展实力。充分利用有限土地资源,把招大引强作为第一重点,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2010年共引进项目236个,完成投资12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6个。成功引进投资5亿美元的台湾健鼎科技、投资20亿元的纳伟仕电子、投资6000万美元的明旺食品、投资5000万美元的台湾康舒科技、投资4500万美元的台湾富士和机械、投资3000万美元的台湾联茂电子、投资3.2亿元的央企普天电源等项目。
    四、加强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产业
    不断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加强对纺织、化工等传统产业在技术、工艺、设备等方面地投入。2010年全市共投入技改资金30多亿元。迈亚公司引进欧、美、日等国的先进设备,加速配套设备完善和改造升级,扩大在80支以上高档精纺呢绒面料上的生产优势,采取国际先进的“嵌入式”技术,生产的300支以上纱线面料,抢占市场的制高点;湖北裕波公司投资2亿元,引进德、法等国的设备,新上宽幅织机和高档家纺项目,实现高位扩张;通联公司改进竹结纱生产工艺,生产的牛仔布专用竹结纱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化工产业以高端工艺和设备,生产质优价廉产品使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中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创新工艺流程,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生产的四氯化钛产品质量好、价格低,成为国内最大的高纯超细金红石型电子级二氧化钛、四氯化钛生产厂;仙磷化工投资1.5亿元,新上乙醇胺项目,其产品供不应求。通过技术改造,纺织行业精梳纱的笔记达到6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16个百分点。化工行业实现了传统的小化工、农用化工向现代大化工、精细化工转变。
    五、加快战略重组,培育领军企业
    龙头企业的壮大和升级,有力推动产业的壮大和升级。通过积极推动骨干企业重组联合,打造了一批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丝宝集团与世界500强企业德国拜尔公司实行跨国联姻,与宝洁、联合利华等国际知名企业得以站在同一平面竞争。迈亚与丝宝、仙隆与宜化、万荷堂与深圳安琪、天轮机械与台湾富士和等企业的重组,使本土骨干企业与业内龙头企业在资金、品牌、管理、营销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手,使企业进入更高发展层面。湖北宜化全资收购仙隆化工后,计划5年内投资10亿元,建设宜化农药中间体化工城,将实现年销售50-60亿元、税收2亿元。深圳安琪食品公司控股万荷堂90%的股份,追加投资1.5亿元,将万荷堂提档升级;台湾富士和机械以注资51%的方式,控股天轮机械,并追加投资3亿元,生产汽车制动、驱动、引擎等相关零配件,将大大提升仙桃市机械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能力。企业战略重组壮大了企业实力,带动了仙桃市产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作者系仙桃市经信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