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企业效益之外的“效益”

信息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责任编辑:宋克杰 2012-08-25 14:37

  题记:音乐的魅力无与伦比。而破解并能驾驭音乐的,则是人中豪杰。
    ——摘自一位哲人的话语
    假如你到一家公司参观或者商谈业务,在不打扰你的情况下,突然发现有一支乐队向你走来,乐队队员微笑着向你问好,并由你点曲继而为你演奏,你的心里将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是否会觉得这实在是一种别开生面、独树一帜而且又撩拨人心的“接待”?当然,乐队的演奏并不仅仅局限于在你参观或者商谈之际,他们出现的地方更多的则是在你与公司高级管理层人员的宴席上以及在你们的闲聊的时候。有时,这支乐队也会出现在车间、班组乃至职工宿舍,在工人们工作和休息的间隙给他们“凑凑热闹”:演奏几首曲子或者由乐队队员唱一两支歌给他们消除工作的劳顿、营造轻松的气氛抑或送去甜美的清凉……除此之外,这支乐队有时也会出现在社区、码头、江滩以及人流如织的广场,他们由“内”到“外”、由“小”而“大”,既立足于本厂职工,也服务于社会百姓。这支乐队,就是武汉天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一个组建还不到一年、冠名为“天虹乐队”的小集体。
    谈及当初为什么要成立这样一个小小的乐队、成立这样一个乐队对企业的生产发展究竟能否产生作用,说白一点,能否在经济效益方面有所突破或者有所斩获等一系列问题时,该公司的董事长李虹杰——一个高高大大、面目慈祥但仍显出几分干练和睿智、年约五十岁的中年人这样说: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生产发展的强大动力。当然,单凭“企业文化”这四个字去理解,我觉得它有点“宏观”,如果我们把它放小一点说也就是从微观上加以阐释并且落到实处,那它的意义就非同一般。比如我们组建的这支乐队,只是企业文化载体多样化中的一种。其成员都是本厂的员工。也有一些是从武汉音乐学院毕业后应聘到我们公司工作的帅哥靓妹,而且全都是业余演奏。该上班的得上班,该工作的还得工作。说我们的乐队很“土”不过份,因为我们缺少专业乐队的那种气势,所购买的乐器有的也没经过专家的验证,很多乐器的音质并不动听,演奏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但我们也有“洋”的一面:我们演奏的乐器很多都是西洋乐器,民族乐器只占小部份。我们聘请的教师也有很高的艺术造诣,称得上是这个方面的专家。但我们就是要利用这种“土洋结合”的方式来发展我们的企业文化,一方面我们以演奏乐曲来活跃和调剂企业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让职工从音乐中去感受企业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也就是说,以音乐的魅力去感召人,以人的力量去发展生产。可以肯定地说,我们的收获与初衷基本达到一致。职工们“灵魂深处闹革命”,职工们不但对此表示极大的兴趣和欢迎,而且还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主动加班加点的情况普遍增多,而且不计报酬;参加义务劳动的时间相当于过去十年的总和。以前,一道工序没有十天半月完成不了,而今最多只需一个星期就能完成而且质量绝对达到所定标准。爱岗敬业的职工多了,贪图享受患得患失的现象越来越少。尤其是面对社会上的大灾大难,职工们都是踊跃捐献,根本就不需要动员。在经济效益方面,我们不能说赚得盆满罐满,但与历史同期相比还是进了一大步。你可以随便抽查一下职工的工资单,看看他们每月加了多少钱你心里就清楚了,这就是精神转化的“粮食”。我当然不能说我们所取得的这些成绩都是用乐器“吹”出来的,但我可以说我们在发展企业文化方面独辟径蹊、“推陈出新”的道路没错。职工是最懂得回报的,你时时处处关心他、体谅他,他就会在工作中加倍努力。何况我们公司的职工都具有一定的素质,悟性很高。另外,我们对富士康发生员工频频跳楼的现象十分关注,同时在我们心里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员工跳楼的背后是不是有一种潜在的因素?这种因素是否就是像社会公众议论的:对员工缺少关爱,与员工缺少沟通呢?我看是。员工是人,而且还是企业的主人。光要求员工努力工作还不行,还得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拳拳爱心和丝丝温情。我们搞企业的人有句行话叫做“生产产业链”。什么是生产产业链?生产产业链就是一个产品从初始阶段即原材料的采集到中间体的配套、加工然后再到成品的问世,最后进入销售市场。但我们还要搞“精神产业链”,我们利用乐曲,当然还有我们所办的《新天虹报》给职工传递爱,职工享受到关爱之后又积极为企业作贡献,二者有机结合最后受益的当然还是企业。企业受了益,职工肯定跟着沾光,如此周而复始,这就是“精神链条”所产生的效果。李总带着一种满足而自信的口吻问我:“怎么样?我这样说你不会反对吧?”“不反对。据说你们还到社会上去演出,是利益驱动还是公益行为?”“与利益无关,至少我们目前没有那样去做。我们以后如果成立了文工团,有了正式的合法手续即经营权,我们也会适当地考虑收一点演出费。但我们的宗旨仍然是社会效应,仍然以服务大众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前提,仍然以公益性活动为主要目的。当然,我们到社会上演出只是一种尝试,或者说是一种奉献。主要是想体现我们天虹人对社会的关爱。我们与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都是一家人,社会是大“家”,天虹是小“家”。大家小家都会需要爱,不能顾此失彼。这也是企业必须履行的责任。企业文化的中心思想不就是要突出这一点吗?”
    说实话,在采访李总之前,我的心里一直持有疑虑:企业文化操作起来细节繁多花样迭出,该企业为什么偏偏要组建一支乐队在机器运转不停、安全系数又必须达到一定标准的工厂演奏呢?这是不有点“旁门左道”或者说是不务正业?职工对此会不会有一些异议?可是,当我面对那一个个闪现出青春活泼的脸庞时,看到他们那种自豪、亢奋和洋溢着喜悦之情的神态,我陡然觉得自己的想法纯属多余。“走,看看去,我们的乐队一会要去礼堂排练,每天上午十点钟,工人们还有十五分钟的休息时间,到时乐队还要下车间为他们演奏。”应李总的邀请,我目睹了演出现场:节目的演奏不能说是十分精彩,但婉转、流畅颇能打动人心:《渔舟唱晚》、《赛马》、《春江花月夜》、《英雄交响曲》、《走进新时代》……一首又一首的乐曲在轻风的吹拂下回绕在厂房的上空继而又飘向遥远的四方……尤其是当乐队队员到车间演奏时,所有的工人都齐刷刷地站起来朝他们鼓掌欢迎,端茶递水其情景着实让人感动。一位在该公司工作了将近二十年的女工深有感触地说:“公司别出心裁地用音乐来传递爱,以弦外之‘音’来架设和沟通干部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心的桥梁,以此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实属明智之举。凭心而论,我们工人对公司这种表达爱的方式是欢迎的,我们需要心灵的抚慰,这是超越于物质以外的又一种‘物质’。我们把这种‘物质’叫做真情。真情无价,胜过世上任何珠宝。”
    著名诗人汪国真在描述音乐时曾这样说:“音乐是山中流淌的清泉,她缭绕在人们的心间,并化为一种力量,去开创美好的明天……”是啊,音乐是神奇的,“她的魅力无与伦比。而破解并能驾驭音乐的,则是人中豪杰。”天虹公司的领导层,凭借超凡的智慧和无所顾忌的胆识、凭着对职工的无比关爱和拳拳爱心组建了这支乐队,从而把企业搞得生机勃勃游刃有余,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敬佩。企业的发展有多种渠道,借用乐队来发展生产的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这种事例虽然不能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处处勃动着金钱意识的社会实在是凤毛麟角。
    走出天虹公司的大门,我不禁回头望了望那犹如美丽图画一般的厂区、那舒适而整洁的车间、那猎猎飘扬、展示着天虹人豪迈、执着、笃实和奋进的各色旗帜,那隐约听到的从车间飘散出来的阵阵笑声,我心如醉,难以释怀。一座山,可以生长青松翠柏;一条河,可以孕养蟹蚌鱼虾;一个小小的乐队,就把天虹人的心凝聚,这不能不让人感到神奇。而创造这个奇迹的人正是天虹人的最高领导者——李虹杰。
                                      (作者系湖北电视台栏目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