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山:文明之花绽放十里铜都

信息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责任编辑:宋克杰 2012-09-04 16:35

本刊特约记者 王建平 柯志鹏


深部开采庆典仪式


创先争优动员会


文艺晚会


义务植树

  十月金秋,铜草花开,星星点点,点缀着修饰一新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在这片孕育了三千年青铜文化的神奇土地上,一座古老文明而又新兴崛起的现代矿山,犹如一颗艳丽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江中游南岸。
  铜绿山矿是全国500强企业之一大冶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骨干矿山,于1965年重建上马,1971年正式投产,开采45年来,已建设成为一座露采、坑采并举,采选联合的大型现代化矿山。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矿新一届领导班子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资源立矿、管理强矿、文化兴矿、和谐安矿”的发展思路,积极践行“责任、忠诚、学习、进取”的核心价值观,不遗余力推进现代企业建设。1970年至2009年间,铜绿山矿累计生产矿山铜42.59万吨,铁精矿955.21万吨,为公司打造湖北省有色金属千亿元支柱产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先后荣获“全国经典矿山”、首届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矿山企业”等称号。
  文明是文化的凝聚,文化是文明的灵魂。上世纪90年代以来,铜绿山矿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列为“党政一把手工程”,瞄准提档升级目标,一步一个台阶,多次被公司评为文明创建先进单位,2005年进入省国资委文明单位,2006年和2008年两次迈进省级文明单位行列。2009年以来,铜绿山矿以争创“省级最佳文明单位”为动力,广泛开展“五星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通过广泛宣传、全员参与、活动引导、选树典型、规范标准、强化检查等工作,推动文明创建工作深入持久开展,文明之花绽放在十里铜乡。
  一、坚持资源立矿,推进产品产量上规模
  1、转机建制活源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吹来了改革的春风,铜绿山矿按照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效益观,加快转换经营机制步伐,完善内部绩效考核机制,提高矿山核心竞争力。坚持抓大放小,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经营自主权,鼓励基层创新创效。在费用关口上,一改过去专项成本费用“化整为零”的模式,将设备大修、土建工程、办公费、安措费统一归口管理,按照轻重缓急从严控制。坚持多劳多得、效益优先和兼顾公平的原则,打破工种界限,实现收入分配由以往单纯向主要生产单位倾斜转变为向生产一线岗位、效益岗位和艰苦岗位倾斜,充分发挥了绩效分配的杠杆作用,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继2009年矿山铜产量完成10110吨后,2010年有望再过万吨大关。
  2、深部崛起新跨越。资源为立矿之本,随着开发力度加大,井下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明显。为确保可持续生产,经国家批准,正式上马“深部开采”工程。该工程总投资2亿元,历时4年多建设,于2010年6月19日正式投产。投产后,日供矿能力将达到2500吨,同时延长井下使用年限17年以上。该工程井下设计及设备的安装运用高新技术,向现代化矿井建设看齐,这对于一个具有四十多年开采历史的矿山,将是一次历史性跨越。
  3、扩能改造立新功。铜绿山矿从上世纪末开始,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进行地质勘探和矿区边深部找矿研究。经过多年努力,争取到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湖北省大冶市铜绿山铜铁矿深部及外围接替资源普查》,并获国家专项财政资金扶持,矿山深部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取得显著成果,中央电视台2009年进行了专题报道。利用这一成果,铜绿山矿将新建一套相对独立的井下开采系统,再造一个新坑采,力争3-5年内,将矿山铜年产量提升到1.5万吨左右。2010年6月,Ⅺ号矿体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剪彩仪式,成为矿山科学发展路上再续辉煌的里程碑。
  二、坚持管理强矿,推进企业管理上台阶
  1、坚持全员参与,强化5S管理。2008年来,铜绿山矿按照公司统一部署,推行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为重点的5S管理,将5S管理理念向各专业线渗透延伸,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体现“严、准、细、精”的管理理念,建立了5S常态化达标模式,在公司树立了较好的标杆作用。道路整洁了,厂房明亮了,杂乱脏减少了,现场环境和人的素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前来参观交流的人络绎不绝。
  2、坚持综合治理,强化安全管理。铜绿山矿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按照“管理严、措施全、检查细、整改实、手段硬”的要求,重点抓好井下、尾矿库、露天边坡、民工队和交通运输以及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建立了安全生产确认制、安全管理问责制、安全作业带班制,不断夯实安全标准化创建基础。两年来共投入安措经费千余万元,对危险源点、防洪设施进行了整改完善,对全员进行每年一次的安全培训,员工安全意识明显提高,确保了矿山平稳安全生产。
  3、坚持先算后干,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互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互动式成本预算管理模式,做到“先算、后审、再干”,把全面预算管理向“全面、量化、深度、广度”推进。2009年通过成本监控,比年计划节支678.67万元。
  4、坚持科技为先,强化设备管理。一是加强设备能源管理。积极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促进设备升级换代。完成了北风井、管缆井和新主井电控备份系统改造。二是加大技术攻关力度。组织井下难采、回采矿体攻关,确保资源“颗粒归仓”。对选矿经济技术指标、生产水网、选矿破碎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攻关改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三是加快节能减排步伐。更新了井下照明,推广节能灯具。对膏体充填、生产泵房等变压器进行降耗,完成了选矿浮选电机节能改造,年节约电费40多万元。投入资金建成露天南坑和井下回水利用工程,年节约成本100多万元,节能减排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三、坚持文化兴矿,推进员工素质上水平
  1、以学习年活动为契机,建设“四有”职工队伍。广泛开展技师带徒、岗位练兵、技能培训、技术比武等活动,鼓励职工学技术、钻业务。目前,全矿拥有55名“四类”科技人员,32名技师,中高级职称科技人员244人。通过开展“工人先锋号”、“党员一带一帮扶”、“百对师徒金搭档”等活动,为职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2010年,通过开展“学习年”活动,固化“周四”学习日,对在岗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技能、安全、5S、法律法规、质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员工奖惩条例等内容的学习培训,先后为班组配发了《做有责任心的员工》、《企业文化手册》、《清洁生产手册》、《科技创新与专利手册》、《5S推行无障碍》等学习资料4100余册(套),涌现出了一批学习型班组和知识型职工。两年来,有1人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1名获中国有色金属系统劳模称号,选矿车间碎矿二班获全国安康杯“优胜班组”称号。
  2、以绩效考核为导向,打造“四好二优”干部团队。建立责任分解体系,将领导干部工作业绩与绩效奖挂钩考核,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以创建“四好”领导班子为基础,探索“4+2”创建模式,突出执行力和创新力的考核,切实提高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谋划生产、统筹协调、严于管理、创新创效的本领。加大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密度,通过专家讲座、专业培训、专题调研,有针对性地开展证券、信息化、人力资源、专业管理方面的学习,并把理论学习作为评议干部的重要内容。2010年,组织全矿中层干部赴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接受国学教育,先后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安全管理与责任、管理创新与领导艺术以及专线讲座13场次,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稳步提升,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合力进一步增强。
  3、以创先争优为着力点,争当“六领先”共产党员。矿党委以党内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九为”、“双百”、“四先”、“党员活动日”等活动,发挥党员队伍在矿山建设中的先进性。2009年至2010年,先后评比表彰了121名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通过上光荣榜、外出疗养,增强了党员队伍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2010年,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后,矿党委以“筑堡垒、当楷模、促发展”为主题,以创建“标准型”党组织和“党员先锋岗”为活动载体,开展以“六型、六领先”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围绕争创政治素养领先、岗位业绩领先、创新意识领先、践行宗旨领先、遵纪守法领先、学习成果领先的“六领先”目标,矿党委在743名党员中开展“十岗共创”活动,通过佩带党徽上岗、面向岗位和职工群众承诺、填写创先争优周志的“一徽一卡一志”,亮明党员身份和形象,发挥党员在重点工作、重点工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擦亮党员金字招牌,成为矿山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坚持和谐安矿,推进矿山面貌上档次
  1、形势任务教育稳人心。围绕应对金融危机、组织架构调整、转换经营机制,精心组织贯穿全年的形势任务教育,通过宣传栏、宣传组、宣传册等,面向车间、班组、机台,引导员工辩明是非、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坚定信心。2010年,铜绿山矿将迎来重建45周年暨投产40周年的日子,结合矿庆活动,以“艰苦创业、再创辉煌”为主题,开展形势任务、艰苦创业、爱岗敬业“三项教育”,举办专场和巡回报告会7场,特邀已退休老领导、全国和省级劳模、公司劳模和矿标兵个人作专场报告,在员工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2、思想政治工作暖人心。建立信访、下访、对话制度,设立互助基金会,为生病住院、家庭变故、生活困难的员工排忧解难。2009年以来,通过实施“四个一批”,露采车间成功分流富余人员 159 人,全部进行了妥善安置。围绕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新建井口候罐室、车站候车棚,为班组配置饮水机,夏季送清凉,节日送祝福,一年四季送温暖。解决了困挠多年的家属区用水、用电难题。实施安居工程,先后有近2000户喜迁下陆、黄石、大冶等新居,矿山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3、企业文化聚人心。以开展“五星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文明车间、文明班组、文明机台、文明社区、文明老人评选活动。完善《铜绿山矿文明单位管理办法》,坚持日常性督促指导和定期检查,文明创建工作保持常态化,并不断向前延伸。以企业文化理念、视觉、行为三大识别体系为重点,开展企业文化全员培训,组建内训师队伍,进行理念故事征集评选、企业文化知识抢答赛、国庆60周年座谈会等,增强了员工对矿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宣传鼓劲励人心。通过内部刊物《铜草花》和矿内外电视、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两年来先后开办了“5S之星”、“铜乡人物”、“战高温夺高产”、“百日安全无事故”、“先锋颂”、“科学发展观”等专栏,集中报道矿山改革发展动态,不断弘扬矿山科学发展的主旋律。2009年至2010年,在省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作品289篇,较好地展示了矿山对外形象。
  5、环境治理留人心。一是实施治安治理。政企联手,整治周边“五小企业”,规范矿区正常的生产秩序。加大对非法盗采、乱排乱放的打击力度,实施“反盗窃”行动和“平安矿山”工程。大力开展“五五”普法教育,重奖见义勇为行为,积极为矿山建设保驾护航。二是实施人才振兴。完善后备干部培养机制,抓好后备人才库建设,关心和引进大学生,建立了“技能、技术、管理、政工”多种人才均衡发展机制,为公司“人才强企”战略源源不断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三是实施环境治理。经多方努力,获得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公园治理项目。该项目投资概算总额为2.5亿元,用于露天边坡治理、民采采空区充填、废弃地整治、矿山排土场植被恢复等,治理总面积约380公顷。以此为契机,铜绿山矿按照高标准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把矿区打造成大冶市的“后花园”,形成以古矿冶遗址为中心,集休闲、观光、文化旅游和古冶历史研究为一体的矿山地质公园,做大做强青铜文化。
  铜草花开别样红,文明创建谱新篇。铜绿山矿将以文明创建为巨大推动力,秉承经锤炼而成、为开拓而生的铜斧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员工,向打造“资源充足、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管理规范、效益良好、员工精干、环境优美、人际和谐”的一流现代化矿山企业大步迈进。
  (注:作者王建平系大冶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铜绿山矿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