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责任编辑:宋克杰 2023-04-20 18:12
际华三五零九纺织有限公司科技大楼
【《企业与企业家》报道 作者/章慧峰】
际华三五零九纺织有限公司,于1950年为支援抗美援朝而诞生,原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9工厂。几十年来与共和国共成长,从一个织毛巾、袜子的“小军工厂”,发展成为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功能性面料生产研发基地。现年产值5亿元,年净利润1500余万元,在业界获得“小而美”的赞誉,担负起“保军为民”的历史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步入新时代十年。近年,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三五零九人”用智慧和汗水,担起了改革发展新使命,写就了开拓创新的壮丽诗篇。
打造精益生产样板企业
搞改革激发活力
1、建立了事业部管控模式
为应对市场,激发活力,促进相关产品的经营专业化,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与分配机制,依据产品类别分别建立了纺纱事业部、织造事业部、新材料事业部。事业部实行内部模拟法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截止2022年底,细纱千锭时断头从17根下降到5.9根,坯布入库一等品率提高0.08%达到99.99%,布机效率提高2.5%达到84.9%,推行供产销一体化的事业部制,充分调动了各事业部的积极性,确保企业效益最大化。
“精益管理”项目启动大会
2、三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
一是精简机构,打造高效精干队伍。将原办公室、企管、审计、法务、信息中心5个部室整合为综合管理部,将设备、动力、基建办3个部室整合为设备动力部,将前纺车间、后纺车间整合为纺纱车间。职能部室精简了6个,生产车间减少1个。通过精简机构,增强了干部队伍活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干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坚持末位淘汰,缺位竞聘,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上至副总经理,下至一般干部,一年一述职,一年一评议,一年一选聘。10年来,末位淘汰中层干部10人,中层降薪28人次,通过“揭绑挂帅”、“赛场选马”等市场化机制,选聘、引进中层干部31人。建立了竞争机制,干部队伍流水不腐,充满了活力。
三是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员工获得感。一方面引进新设备,减少用工,提高劳效。另一方面在减员的过程中,坚持减员不减工资总额。再者,将全体管理人员原有工资封存,实行以一线工人平均工资为基数的浮动工资制。近十年来,工资年均增长8.6%。
四是用工制度改革。由“四班三运转”改成“三班二运转”,极大的提高了劳效,改班当年,职工工资水平提高了30%以上。
外聘精益管理导师授课现场
强创新驱动发展
1、研新品,引领产品转型。公司先后开发了阻燃纤维混纺纱线、芳纶、海藻纤维混纺纱、维纶、甲纶、玉米纤维混纺纱、棉锦交织物、功能性服装面料、针织纱、T库思玛针织纱、汉麻、芳纶等1000多个新产品,提高了企业产品竞争力。走上了从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从生产型向创新型的转型之路。
2、搞科研,占领知识产权高地。10年来,完成专利申报246项,其中发明专利82项。获得专利授权246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1项。申报专利现均已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并产生效益,授权发明专利已成功转化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
公司智能制造项目,湖北省专家组评审现场
3、强创新,引领发展。2014年,公司与武汉纺织大学联合开发的《导湿干爽功能面料的生产关键技术》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二等奖,企业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称号。2015年,公司被省知识产权局评为“湖北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16年,公司纯棉本色坯布、化纤及混纺本色坯布两大产品获得中国棉纺织行业推荐“最具影响力产品品牌”。2017年,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卓越能效奖及科技成果推广奖。公司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公司联合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参与重点专项“再生纤维素纤维高效低耗规模化制备技术”项目成功立项为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多组份阻燃抗静电面料”项目成功立项为“湖北省重大专项”。2021年,公司承担的军民融合发展专项《新一代军服面料产业化项目》,顺利通过了中央军民融合办的绩效评价。与东华大学就“静电纺丝”技术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纳米静电纺丝膜”和“静电纺抑菌纤维纺织技术”两个项目正在推进。一项项创新项目,成为公司发展的动力源。
4、钻理论,提高素质。10年来,公司在权威刊物发表论文37篇,如《海藻纤维与精梳长绒棉、精梳细绒棉混纺纱的生产实践》、《天丝绢丝混纺70支紧密纺纱的开发》、《硅氮系阻燃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纱的生产》、《一种抗菌纱的生产实践》、《降低天丝棉混纺纱棉结疵点的生产实践》等。标准制定榜上有名,如《汉麻本色纱》与《多组分阻燃本色纱》两项标准已经在质监局标准官网成功备案。
干部竞聘现场。实行“揭绑挂帅”、“赛场选马”的市场化用人机制
调结构增加盈利
1、调整产业结构。已形成了传统纺织、产业用布、贸易服务的格局,围绕纺织主业,一方面提高了传统纺织的占比,扩大了实体收入;另一方面进军了产业用布领域,实现双轮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初见端倪。同时,减少了低效无效贸易,杜绝了转圈贸易,做大了OEM业务,规避了经营风险。
2、调整产品结构。一是引进了230喷气织机,实现了190、230、280、340四种幅宽的全系列面料产品;二是引进了250特种剑杆织机,进入产业用布市场,以芳纶、PPS、PTFE为支撑,开发了滤材基布产品,奠定了企业转型升级的良好局面。三是投资7000余万元,逐年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7台德国气流纺纱机。抓住了疫情对医用纱的需求,产品供不应求。气流纺纱产值从2018年的410万元,提高到2022年的5750万元,增长了14倍。在近三年的疫情经济中,气流纺纱杀出了一条血路,为公司新增利润立下汗马功劳。
3、调整市场结构。以军品、民品、外贸三个三分之一为方向,一是以职业装、军服面料等为依托,努力开拓军品市场,2022年生产21式新军品447万米,毛利达到10.38%,在严峻的经济环境中,成为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二是组建外贸团队,坚定地开拓外循环市场。10年来,从零起步。在三年的疫情中,逆势增长,年复合增长率31%。2022外贸收入达到8333.64万元(人民币)、净利润395万元(人民币),在严酷的经济环境中,创造了零库存神话。三是继续做强做大民品市场,不断提升产品综合毛利率,通过近些年不断的市场结构调整,军品、民品、外贸三个三分之一格局已经形成。
进口的世界最先进的德国气流纺纱机,
生产医用纱,抓住了疫情经济契机,为防疫作出重大贡献
抓精益创造价值
公司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先后探索创新“225”管理体系、“四化”管理、“全价值链”管理。特别是2018年来,推行“精益管理”,再上新台阶,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1、精益现场,赢得市场。在现场提升中,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为内容的“5S”活动,通过“目视化”管理、“红牌作战”等现场管理,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效率,开拓了一个个新市场。
2、精益工艺,提质增效。通过精益工艺,纺纱重不匀合格率、条干合格率分别提高2个和6.3个百分点,入库一等品率提高0.9个百分点,达到99.9%。通过精益配棉,仅2022年,将精梳80支、100支、120支,用细绒棉替代或部分替代长绒棉,吨纱降配棉成本7352元,全年降本152万元。
引进世界一流的比利时喷气织布机,以技改赢的市场
3、精益提案,创造价值。精益工具和信息化相结合,全厂职工人人搞“提案”,事事动脑筋,月月出成果,年年创价值。下达“提案”指标到单位到个人,月月公示、评审并兑现奖励。仅2022年,实施改善提案572个,创造量化经济价值120余万元,发出提案奖5万元。
4、精益“两金”,防范风险。先后建立了“客户授信额度管控信息系统”、“仓库纱布库存风险提示信息系统”、“两金占用风险提示信息系统”。精益化和信息化相结合,对“两金”进行日跟踪、周讲评、月分析。成品布库存由最高的6738.9万元下降到4988万元。一年以上的库存纱由最高的721.5万元下降到477.9万元。超三个月应收账款由最高1042万元下降到570万元。“两金”指标在集团排名中稳居第一。近6年来,实现了历史遗留案件清零和新增案件为零的“双零”目标。
引进国际一流的瑞士穿经机,以装备换市场
搞技改赢得市场
近10年来,坚持走技术改造之路,共投资3.4亿元,引进了“三大金刚”(三大类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以装备赢得市场,以装备提高质量,以装备扩张产量。产值从3.1亿元增长到7.6亿元,净利润从400万元增长到1429万元。
1、引进了96台国际领先的比利时喷气织布机,实现了190cm、230cm、280cm、340cm四种幅宽的面料产品全系列生产。280cm、340cm幅宽织布机,开拓了家纺面料市场。190cm、230cm织布机,在“21式”新军品的生产中,发挥其独特优势,2022年完成了447万米新军品任务,产品毛利率达到10.4%,既保障了部队着装,又增加了赢利,实现了“保军为民”。技改成为产量的“铺路石”、质量的“守护人”。
2、近3年的疫情中,投资7000余万元,上马“纺纱智能升级改造工程”。逐年引进了7台国际一流的德国气流纺纱机,生产医用纱线,大力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抓住了疫情市场需求,生逢其时。气流纺纱产值2022年达到7200万元,2023年将达到1个亿。特别是在疫情严重的2022年,公司遇到有史以来的“开台不满”,而气流纱则满负荷生产,供不应求,库存为零,成为利润的源泉。在疫情的阴霾中,闪现出一道亮丽的彩虹。
际华3509纺织有限公司职工在整经工序上精心作业
3、引进了8台250特种剑杆织机,进军产业用布市场。针对产业用功能性高技术纺织材料市场的供需矛盾,采用芳纶1313、聚四氟乙烯PTFE、聚苯硫醚PPS等高性能耐高温阻燃纤维来生产冶金、水泥、发电、垃圾焚烧等领域所需的产业用环保过滤材料,实现传统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从零起步,2022年销售收入达到1400万元,毛利润100余万元。技改成为产品开发的“先行官”、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
“新时代”十年来,公司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的领导,坚定政治信念,搞改革,拓市场,调结构,强管理,搞技改,实现了量的增加和质的提升,各项工作获得长足发展,职工收入逐年提高,担起了央企的社会责任。先后获得“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两大产品获得中国棉纺织行业推荐“最具影响力产品品牌”。
征途回望千山远,前路放眼万木春。让我们笃定信心,向前路再进发!
(作者单位:际华3509纺织有限公司)
际华三五零九纺织有限公司鸟瞰
(责任编辑:宋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