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责任编辑:宋克杰 2014-08-10 17:55
今年6月, 湖北天门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又有一批新入职的大学生和单身职工住进设施齐全、宽敝舒适的公司“人才楼”;对于已在天门城区居驻的老职工,该公司坚持每天安排多辆中巴车接送其上下班,并为每位生产一线职工分发了一张折叠式床铺,让他们中午在食堂吃饭后能好好地休息一下。
去年3月,公司“退城进园”后,新公司在为员工提供现代化工作场所和一流生产设备,让全员快乐工作的同时,着力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不断改善条件。
春节前夕、公司在给每位在岗员工发放一定春节物资的同时,还给每人分发了一笔年终奖金,并让全体员工在欢乐的气氛中,共享新年文化和节日盛宴。每逢佳节,公司除按当地风俗,为员工发放相应的物资外,总是千方百计,组织各单位、不同层面的员工,分类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生活,让全体员工乐在其中,让员工们在形形色色的企业文化中,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这样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公司通过开展各工种、各岗位的劳动竞赛活动,着力提高全员技术素质,有效地调动了班组职工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公司还通过举办“安康杯”知识竞赛活动,引导员工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了全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确保了企业安全生产。
公司的工作服以特有的天蓝色为主色调,上衣胸前绣有“天门纺机”的标识。工装分冬夏两种套系,冬装主要突出方便耐用的特色,设计多个衣兜,便于员工盛装工具等小型物品;夏装则以舒适、轻爽为主,透气、吸汗性能好。穿上工作服,员工们即进入了工作状态。
走在公司的生产线上,身着整齐大方的工作服、来来往往忙碌工作的员工,给人一种团结一致、奋力工作的美好印象。
公司除了对员工统一配发工作服外,还对油漆、热处理等特殊工段的员工发放防尘口罩、乳胶手套等专用防护用品,为他们安全生产和健康工作提供物资保障。
职工食堂:“大家庭”气氛尽在其中
员工餐厅作为企业的一部分,不仅是员工就餐的场所,还成为公司领导和员工沟通的纽带;员工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在就餐和谐的气氛中及时与有关领导进行汇报交流,让领导心中有数。在公司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后勤保障部门的辛勤耕耘下,职工食堂办得越来越好,让广大员工充分享受到了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公司“人才楼”:足不出厂,解决一切生活所需
如今,在公司“人才楼”居住的大学生及单身职工,足不出厂就能解决一切生活所需,大家开心地把“人才楼”称为“人才之家”。一切从解决单身职工的实际需要出发,“人才楼”除了为单身大学生准备有普通间外,还有专为大学生夫妇提供的标准间。为了不断改善和优化职工生活条件,2013年,新公司投资近千万兴建了建筑面积达4500平方米,单元式精装修的“人才楼”,并对楼下配套设施进行了合理布局,在服务项目上,设有食堂、浴室、早餐点等,院内影音室、网球场、灯光蓝球场、室内羽毛球场、乒乓球台一应俱全,基本解决了住厂员工的物质文化需求。
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公司以建设资源节约型文明企业为目标,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粒饭入手,以小见大,培养全员节约意识和习惯,营造了“处处精打细算,人人关心成本”的良好氛围。
注重增强员工的信心和勇气
团队管理是一个简单却又让人充满困惑的命题。公司在管理方式上,注重引导员工之间学会团队内部的顺畅地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懂得职工的需求;让大家都有一颗同情心,学会宽容、尊重和信任、善待职工的过失,并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解开问题的症结;鼓励职工大胆创新,允许他们出现失误,并给予改正的机会。这样,增强了员工的信心和勇气。这是公司管理者任人唯贤的领导思路,是一种领导力,更是一种魅力。
让老职工搞好“传帮带”
让老职工在退休之前,搞好“传帮带”,把生产技术传给青年职工,使企业后继有人,这是公司培养技能人才,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闪光点。
近几年来,公司注重引导老职工开展“传帮带” 工作,有意识地向青年职工传授操作技能,使之尽快适应各自岗位相关工作的需要,使一批又一批新职工在企业不断成熟,并能“独挡一面”,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让员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公司把建设“职工图书室”和征订各级报刊作为开阔员工视野,提升员工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之一。
去年3月“退城进园”后,公司专门开办了图书室,购买各类图书数千册,征订报刊10多种。大量的健康读物更是贴近职工生活,满足了职工阅读需求。只要职工来到公司科技楼,均可借阅自己喜爱的图书和报刊。
高尔基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现已家喻户晓,读书看报已成为公司员工的一种生活方式。
目前,公司已为员工建立全方位的学习平台。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对全员进行教育培训,培养了大批复合形的技能型人才。(傅新绪)
(责任编辑:宋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