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派”张俊龙:坚守油气信息检测实业大门

信息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责任编辑:宋克杰 2015-10-10 12:49

  


敢为科技创始人张俊龙接受光媒体记者采访

  今天,你创业了吗?这句已烂在街头巷尾的标语,倒回至5年前或许是个另类。不可否认的是,当互联网与创业联姻,上演了一出“帽子戏法”,一夜间让中国的“创业众生相”变了天:互联网创业新生代频繁亮相于镁光灯下,荣耀、落败、喜悲都被舆论的放大镜检视和剖析,推到了“全民创业”时代的浪潮正中央。

  主流之外,仍有“少数派”为实业创业代言。这些天,武汉秋意渐浓,张俊龙的办公室放了几株水养绿植,在阳光下澄澈明亮。“现在坚持做实业太孤独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变成少数人”,总结起来,张俊龙坚持创业了5年,换了3次办公场地,做了上百次样品检测,也在数以万计的数据表中找机遇。

  五年磨一剑,张俊龙和他的“三剑客”团队自主研发的油气光谱信息连续检测分析仪(以下简称为“分析仪”)终于在技术上熬出了头,正在打通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区别于互联网创业的普遍“烧钱”,张俊龙选择了用“多条腿走路”——通过其他周边产品销售资金的回笼,反哺分析仪的研发及试验费用。

  “这条路不会上演一夜暴富的神话,但一直是平缓上升的,心理反而更踏实”,张俊龙很清楚自己的选择是什么。就像他办公室茶几上的那个半成品分析仪,任何一步都可以精确丈量。

  张俊龙的故事,其实是年轻人坚守实业大门的一种关照。

  张俊龙的办公室柜子上,摆着一个超大的金色奖杯,底座处标有“中国光电信息产业投融资论坛暨首届光谷‘光电之星’创业大赛二等奖”的字样。这座奖杯,凝结的是业界对于张俊龙创业成果的肯定。

  引来橄榄枝的,正是张俊龙和团队耗时5年研发的油气光谱信息连续检测分析仪。这个外形构造简洁、大小接近电脑机箱的黑色模型,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谈起自己的老本行,张俊龙的话匣子一下被打开——

  “与现在普遍运用的气象色谱分析仪相比,我们的产品的优越性体现很明显。首先,效率更高。在保证检测准确率的同时,将检测分析周期由30秒缩短至2秒,基本实现了实时检测;其次,操作更便捷。不需要借助一系列配套的辅助设备,一件设备就能检测出所有气体成分;第三,维修难度更小。受益于主要组成部分从电子元件改为机械件,产品寿命可延长至3万—5万个小时,同时维修的程序也简单方便;第四,综合成本更低。原有一件气象色谱分析仪及相关配套设备共成本平均在45—50万左右,我们的产品预计市场定价会在35—40万之间,拉开价格的优势”,张俊龙一一细心解释着,嘴角不经意上扬。

  这款几乎零“硬伤”的新品,在试验阶段就收获了油气行业的拥抱。“目前,产品已经进入了小规模量产阶段,已经和中石油、中石化这两个国有企业签订了协议,为旗下的油气田提供了少量样机”,张俊龙深知,在油气这样相对封闭和垄断的行业,若能拿下上述两家的大订单,等同于分到了一大块市场蛋糕。他粗略估摸了下,完全替代的话是12亿的设备市场。

  当然,蛋糕从“看到”到“吃到”的距离,并没有想象中短。张俊龙给出的周期是五年。在他看来,申请和制定行业标准、引导油气田工人的观念和习惯转变、追求技术和外形完美……哪一样都得沉下心来精雕细琢。

  恰好,和时间赛跑是张俊龙擅长的事之一。蛰伏期间,张俊龙和他的团队研发出了一系列基于红外差分吸收光谱气体检测技术的周边产品,市场反馈较好,销售收入刚好用于反哺油气光谱信息连续检测分析仪,形成了一个自带“造血”功能的闭环,也为主打产品的精益求精赢取了时间。

  对于张俊龙来说,这样的等待是值得的。目前,除了保持油气行业这个主轴外,他还发现了基于技术的N种可能——“只要跟气体检测相关的,我们都能做,缺的就是信息对称”,据张俊龙介绍,已经有环保、医疗相关行业的牵头人找上门来,洽谈合作事宜。

  机遇的雪球越滚越大,但张俊龙并不急于求成。以知名实业家为榜样,他也想先把基础打扎实,有足够的实力才能接住好机遇。

  (作者:王锋琪 秦文静)

  (责任编辑:宋克杰)

  


张俊龙获得首届光谷“光电之星”创客大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