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时达:科技驱动的的供应链管理平台

信息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责任编辑:宋克杰 2015-11-25 15:22

  ——武汉准时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马明总经理专访

  这是最好的时代。千年以前,为博妃子一笑,唐玄宗开辟“荔枝道”命快马八百里加急;千年之后,普通民众轻触鼠标,不日即可在家收取所选包裹……受益于愈发通达、迅捷的物流体系,人们衣食住行的“幸福指数”平稳攀升。

  这是最坏的时代。当互联网+、一带一路、跨境电商的政策暖风吹向物流产业,势必引发一轮关于企业物流改革的恶战。伴随权力转移,新兴物流企业在重构生态模式、打造供应链能力上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站在“最好”和“最坏”的天平正中央,企业的每一步都很关键。从“制造鸿海”到“科技鸿海”过渡,作为富士康科技集团全资子公司,准时达正在依托集团公司资源优势布局一个全新的供应链管理平台服务平台。准时达是谁?其特色在哪?未来市场的突围靠什么?为解开疑团,记者日前对话武汉准时达总经理马明,聆听武汉准时达的发展决心。

  第一部分:

  武汉准时达:提升客户的商业价值,才是准时达的立足点

  记者:与传统的物流企业相比,准时达的企业定位及竞争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准时达已经拥有15年的供应链物流管理经验,我们的服务包含国际国内多式联运,全球采购整合供应链管理,商贸及消费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及供应链管理咨询等。准时达提供从基础的运输储配到客户的增值服务解决方案的一站式全程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一站式全程供应链管理的含义既是要为客户打通制造、供给、商贸的关键环节,连接从供货商、制造商、品牌商、经销商、到客户的全程供应链,实际上为客户及合作伙伴打造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供应链生态圈。

  此外,我们也拥有丰富的供应链信息处理经验和能力,准时达建立并且在完善一套完备的智能物流管理系统,包含订单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结算管理系统,并能依据客户的系统特点实现无缝对接,为客户提供可视化、可共享、可集成、可监控的互联网综合信息分析处理,可以适合现代供应链综合物流服务平台。系统的完善能大大提供信息的透明度,举例来说客户不仅能看到仓储运输的实时数据,并且能运用这些数据进行销售及库存分析,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记者:准时达的主要市场区域及重点客户是哪些?

  准时达布局覆盖全球150个据点及超过2百万平方米仓储分拨面积,大中华覆盖包括华南、华中、华北、华东、西南5大区域, 45个物流运筹服务中心,物流服务能力超过300,000 SKU库存物料,50个关区驻点,全国陆运干线超过600条。在海外,准时达拥有110个跨境转拨中心营运以及国际海空运线路1,000多条服务。

  准时达与全球超过3000家类知名品牌客户以及富士康100多个制造事业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多年3C类制造物流经验积累,使准时达成为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佼佼者。另一方面,伴随电商及跨境电商的兴起,准时达也在商贸物流领域拓展业务,我们整合了境内外供应链资源,有效衔接国际物流、关务、保税仓储、境内配送环节,为电商及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全程供应链服务,有效链接供应链上下游真正实现全程管理服务。这样才能让客户在与我们的合作中真正受益。

  记者:准时达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何抓住商机拓展市场份额?

  物流行业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同时行业集中度也在不断加强,未来一定是强者的较量。除了企业自身的转型之外,准时达供应商,承运商,物流企业,制造及商贸客户的合作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拓展自身服务领域,开发国际市场将是在市场大背景下,准时达进行市场拓展的方向。

  除此之外,为客户提供更多能满足实际需求的增值服务将能为客户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例如供应链管理方案的设计和咨询,物流系统平台的规划及对接,客户服务中心等都能有效的加强客户粘性,达成共生共融的合作关系。

  记者:着眼未来,准时达的未来愿景和规划如何?

  准时达的愿景:致力于成为最专业的供应链管理平台服务公司

  准时达未来希望达成的目标是:成为全球供应链物流的佼佼者,打造端到端C2C(components to consumer)的供应链生态圈。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打造成供应链生态圈后,才会诞生更多附加价值,例如供应链智能系统升级,供应链金融,综合物流园建设等,而非停留在供应链最底端,那种方式是已经不适应时下创新的需求。

  第二部分:

  武汉准时达:中部物流突围进行时

  记者:站在全国战略角度,武汉准时达的优势和短板分别是什么?如何正确利用?

  作为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别于其他区域,武汉物流的主要优势是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存在短板在于空运能力不足。针对现状,我们正在积极寻找更好的切入路径,打通华中区域物流。

  首先,从公路配置来看,武汉的条件得天独厚,选择优先利用。目前,武汉东西向和南北向各有两条国家级高速公路通过,国道、省道不计其数,四通八达,有主选项和备选项,有作为中心枢纽城市的通过能力。我们当时做过一个测算,以公路来看,从武汉出发,24个小时之内可以去到全国80%以上的大城市。

  其次,从铁路配置来看,武汉的潜力较好,选择加大开发。武汉北集装箱编组站是属于亚洲最大的集装箱编组站,整个通过能力、编组能力非常大。目前,中欧铁路可以保证一周一班,未来伴随铁路总局一系列商业化运作,我们认为会有更多可能。

  再次,从空运配置来看,武汉的配套相关滞后。目前,武汉没有全货机,且发货网络待加强,不能很好支持武汉准时达的空运物流需求,这也成为很明显的局限。

  记者:成立以来,武汉准时达的表现如何?

  武汉准时达成立以来,在服务好现有客户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外部业务。如武汉当地的烽火,长飞等我们都有很好的业务合作。我们不但在传统物流仓储,铁路,公路方面保持优势,目前正在开发的电商储配,供应链金融,与进出口企业开展的关务合作方面,也将成为武汉准时达的新的利润增长点。

  记者:为了充分发挥武汉“九省通衢”优势,下一阶段武汉准时达突围的方向在哪?

  一是充分利用华中区域优势,在铁路、公路上发力。铁路方面,目前我们正在跟汉欧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陆运方面,已经多家陆运干线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立体交叉运输网络。未来会利用其累积资源寻求突破;在东西湖、江夏建立了两个自营仓,加上华南的三个仓,华北两个既定仓库,以自营方式联通南北的干线,做成班车定发产品,以散货的方式,做出整车的品质和时效出来。

  二是围绕两大核心产品,架构整个仓储、物流园的配套。预计在今年年底前,跟贵州和武汉两地政府物流协议将签核完成,2016年开始着手物流园布局。布局规划完成后,以华中为枢纽并连接周边省市的配送网络可以逐步建成并完善,这其中我们的核心团队也在着力攻克一些难点,包括检测、配置等中间环节问题,都没有之前的经验可循,我们预计在明年下半年可以有实质的进展。

  记者:准时达未来是否考虑与光电行业开展合作,或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从富士康物流总处到面向市场的独立供应链服务企业,身份的变化决定了准时达的新定位:不仅面向集团内部业务的自给自足,更要寻求更多外部资源的合作、外部业务开拓,将物流的半径拓宽,以服务更广泛行业、人群。

  在新定位的基础上,武汉准时达正在面向湖北、武汉腹地,跟本土的优势行业积极对接、合作,光电行业是其中一个开拓的重点。原因在于:一是光电行业在武汉、光谷的GDP贡献值连连攀升,政府支持政策也有明显倾斜,光电企业聚集、发展势头良好、市场空间较大,物流合作的基础相对比较成熟;二是伴随业务拓展,大量光电中小企业有物流需要,但受限于成本、精力有限,缺乏专业的物流体系,恰好准时达能适时提供服务,这为物流合作提供了较好契机。

  我们希望在未来接入更多武汉、光谷的光电行业的中小企业,为他们提供专业的物流及配套服务,使其消除后顾之忧,集中精力发展优势业务,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

  (作者:王锋琪 秦文静)

  (责任编辑:宋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