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中部崛起须打好“桥”牌

信息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责任编辑:宋克杰 2012-09-04 12:38

——湖北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湖北省桥梁与钢结构企业座谈会”综述

○ 本刊记者 宋克杰

  

    近几年来,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制订了“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将湖北构建成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在中部率先崛起”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要有几个强大的产业作支撑。据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当前在湖北存在一个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较大、利税增长较快、产值已超过500亿元的支柱产业,这个产业就是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亚洲第一甚至世界第一,并具有明显的湖北特色的桥梁与钢结构产业。

    为了打造湖北桥梁与钢结构产业集群,发挥产业优势,把这一产业做强做大,湖北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以下简称“两会”)于2007年5月15日,在新落成的中建三局大厦组织召开了“湖北省桥梁与钢结构企业座谈会”。中铁大桥局集团、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集团、中铁十一局集团、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武昌造船厂、武船重工有限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武汉铁路局、华新水泥集团、福星集团、武汉建工集团和武汉京冶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10多家湖北桥梁与钢结构产业的大型骨干企业的负责人,首次聚集一堂,论剑“合纵连横”。

    会上,武汉大学博导、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集团原局长洪可柱就大力打造桥梁与钢结构产业集群的背景环境、条件基础、政策配套、具体建议,以及给湖北经济发展和率先在中部崛起带来的好处等问题作了主题发言,其他企业负责人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表了许多具有独到见解的观点,提出了许多科学合理的建议。

    一、 桥梁与钢结构产业是湖北大有前途的潜在支柱产业

  会议认为,无论是产业的经济规模,还是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以及产业带动作用,桥梁与钢结构产业都可位列湖北的强势支柱产业。

  从市场发展前景看,据有关部门预测,从现在起至2030年,是我国桥梁和钢结构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大规模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各地市政建设进入高峰。长江上规划建设的桥梁达120座,目前仅建成60座,黄河上还将再建20-30座桥梁,市场需求量也比较大;我国近百个特大及大城市都将建设轨道交通和地铁,城市之间将架设城际铁路;横贯西藏全境的青藏铁路三期工程即将开工,其线路总里程、工程总投资都将超过青藏铁路一期、二期的总和。

  由于钢结构建筑具有抗震、容积率高、建设速度快以及设计模块化、制造工厂化、施工组装化等现代化大产业的优势,引起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重视与关注,纷纷将其列为重点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是当今世界建筑行业的新型环保建筑的主要形式。在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和香港等地少人多的国家和地区,发展势头方兴未艾。即使像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广人稀的国家,也在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

  从产业的经济规模看,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销售收入位列湖北前三名的分别是:东风汽车公司1123亿元,武汉钢铁集团公司552亿元,武汉铁路局172亿元。而湖北的桥梁与钢结构产业中,仅中铁大桥局集团、中铁十一局集团、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的桥梁产业产值就已突破了300亿元;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集团、中国一冶集团、武船重工有限公司钢结构产业的产值也突破200亿元。2006年,湖北的桥梁与钢结构产业的产值又有大幅度的提高。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集团实现新签合同额248亿元,产值达178亿元;中铁大桥局集团新签合同额达185亿元,完成营业额141亿元,实现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双双突破百亿元大关;中铁十一局集团实现新签合同额150亿元,产值突破110亿元;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实现新签合同额和产值双双突破百亿元。据预测,在今后的五年之内,湖北的桥梁与钢结构产业的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大关,可跃居为湖北前二名的特大支柱产业。并将由占据行业市场份额六成的国内领跑者,发展成为进军国际市场的重要竞争力量。

  从产业带动作用上看,桥梁与钢结构产业属于资金与技术密集型企业,产业关联度很高。着力培育和发展桥梁与钢结构产业,不仅能使湖北的钢铁、水泥和制造业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提高湖北自主创新能力和新型工业化程度,彰显湖北品牌的重要手段。发展桥梁与钢结构产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多,涉及多种基础与应用学科达100多个专业。通过这一支柱产业的确立和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建设,可为湖北提供30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并成为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将大大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发展桥梁与钢结构产业,无论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对于产业效益的发挥,对于经济社会的推动,还是对于“创新湖北、和谐湖北”的建设进而助推湖北率先中部崛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发展桥梁与钢结构产业湖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会议认为,当今的湖北,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目前,湖北已初步形成完整的桥梁与钢结构产业链。无论是科研、人才、设计、施工,还是加工及原材料供应、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具备国内其他省市无可比拟的优势,为发展桥梁与钢结构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难得的条件。

  一是具有强大的企业优势。经过多年的市场实战的打拼,湖北已聚集了一大批国内顶尖的建桥与钢结构队伍,尤以拥有特级资质的中铁大桥局集团、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集团、中铁十一局集团、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武船重工有限公司等六家“国字号”企业为杰出代表。其中,中铁大桥局集团是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特大型桥梁——长江大桥的架设企业,是拥有中国唯一的桥梁科学研究与设计的专业机构——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的企业,而且是即将被国家科技部批准确立为“国家桥梁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该企业集团已在国内外建造了800余座大桥,现在正在建设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重点工程。因该企业在建桥方面技术领先、贡献卓越,被业内誉为国内桥梁产业舰队的“旗舰”。据悉,中铁大桥局集团和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集团作为青藏铁路一期、二期工程建设的立功单位,三期工程必将列入首选中标企业。目前,中铁大桥局集团、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集团、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的订单已排至2010年。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集团的钢结构产业的发展,是以承接81层、384米高的钢结构大楼——深圳地王大厦,创造了两天半完成一个结构层的“新深圳速度”为起点的。由于承揽了被称为中国钢结构产业发展的里程碑的四大跨世纪钢结构工程,即当前世界第一高楼——总投资40亿元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101层,高492米),总投资47.8亿元的单体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世人关注的“中央电视台新址工程”,香港新鸿基投资38亿元建设的香港第一门“九龙半岛”环球贸易广场大厦工程(118层,高489.7米)和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工程(26万平方米全钢结构),被业内誉为国内钢结构产业兵团的“领军”。据了解,目前国内所有的“高、大、新、尖、特”的钢结构工程基本上由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集团包揽,武船重工有限公司位居国内钢结构行业的前三强,中国一冶集团实力雄厚,综合能力名列前茅,这三家企业已占据了国内钢结构市场的“半壁江山”。

  二是具有雄厚的科研优势。由产、学、研合力聚集的产业有机链,向来被认为是形成一个强大产业集群并不断壮大的必备条件。湖北强大的科教优势,为桥梁与钢结构产业提供了独特的发展土壤。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在中国和世界桥梁设计领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世界第一;省公路第二设计院在桥梁设计领域亦多有建树;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具有钢结构建设的研发与人才优势;而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湖北建筑设计院、武汉建筑设计院等也有着或从事着钢结构领域的设计实践与经验;以光电子产业为先导的武汉·中国光谷设计生产的大功率可移动激光切割机应用到桥梁与钢结构建设中,能大大提高材料切割的效率和质量,湖北这批“国字号”桥梁与钢结构企业均为武汉·中国光谷激光切割机的最大用户;武汉·中国光谷核心成员单位之一的武汉大学的GPS卫星定位及测量技术、华中科技大学的虚拟仿真技术以及焊接技术等,在桥梁与钢结构工程中均有广泛的应用。桥梁与钢结构产业对于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仅就“湖北制造”而言,中铁大桥局集团“特大型桥梁综合设计及箱梁运架技术”名列湖北最具影响的创新成果之一,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集团名列武汉最具影响的十大创新企业之三。

  三是具有丰富的物流优势。桥梁与钢结构工程对钢材、水泥以及运输均有特殊要求,而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华新水泥集团公司、福星集团、武汉铁路局、长江航运集团公司等企业均可为之提供优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和优质的铁路、水运物流服务。仅以桥梁与钢结构工程对钢材性能的特殊要求为例,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工程所用钢材绝大部分是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生产的,用钢量以百万吨计算。1998年,芜湖长江大桥首次采用的国内自主研发的钢种——14锰铌钢即由中铁大桥局勘测设计院提出设计思路、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最终完成的,改写了外国高强度桥梁钢材称霸中国的历史。当前世界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工程用钢量10万吨以上、中央电视台新址工程用钢量超过12万吨、香港环球金融大厦工程用钢量在10万吨以上……,湖北这批“国字号”桥梁与钢结构企业都是武汉钢铁集团公司10万吨级以上用钢量的大户。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用于桥梁与钢结构工程的产品均为最具竞争力的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利润的“三高”产品,大力促进了桥梁与钢结构产业的发展。同时,对于提升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三、湖北省“两会”在发展桥梁与钢结构产业中应发挥“桥梁”作用

  会议认为,尽管湖北在发展桥梁与钢结构产业中有着许多先天优势,但是,由于体制的原因,湖北的桥梁与钢结构龙头企业分属不同的部委及中央企业集团,彼此间横向联系不多,多为单兵作战,甚至在竞争中互相杀价,难以形成共赢。据此,迫切需要湖北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履行服务职能,承担起沟通和协调工作。

  鉴于湖北的桥梁与钢结构企业都是湖北省“两会”的会员企业,与会者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一致同意在湖北省“两会”内设桥梁与钢结构合作发展办公室的提议,由中铁大桥局集团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集团、中铁十一局集团、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武昌造船厂以及湖北省“两会”等单位的负责人任副主任,办公室秘书处设在湖北省“两会”秘书处,负责桥梁与钢结构合作发展办公室的相关会议和活动的组织、联络、协调、信息沟通等日常具体工作,由此次会议的与会企业作为核心发起单位,逐步将所有桥梁与钢结构企业以及相关企业和单位发展吸纳进来,定期不定期的举行会议和有关活动。并确定于2007年7月4日,在中铁大桥局集团接待中心举行“湖北省企联桥梁与钢结构合作发展办公室”成立大会。

  会议还决定了湖北省“两会”桥梁与钢结构合作发展办公室近期及今后一段时间要抓好的几项工作。

  首先,整合湖北桥梁与钢结构产业集群程度高、特级资质资源密集,规划、勘测、研发、测试、制造、工艺、材料、设计、监理、教育、培训等产业链成熟,环节齐全的优势,以沟通信息、降低行政与企业成本、规范行业行为,减少直至杜绝不正当的市场竞争。继而集聚强强,“捏起拳头”,打造湖北桥梁与钢结构产业集群,创建“湖北桥梁与钢结构产业基地”,形成具备强势合力的“集团军”,实施走出去战略,占领大市场,对接大业主,承接大项目。各种优势和条件的有机聚合,必将形成中国首屈一指的桥梁与钢结构领域的巨大产业链,足以使湖北的这张“中国桥梁与钢结构之都”的“中国牌”逐鹿和挑战世界桥梁与钢结构产业的高端市场,促进湖北的桥梁与钢结构产业快速发展。

  其次,产业聚合虽然是市场取向使然,但政府主导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湖北省“两会”桥梁与钢结构合作发展办公室要建议并争取和协助省委、武汉市委、省市政府指导并推动桥梁与钢结构产业集群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订并组织认证;借鉴外地经验,针对产业的现状,根据企业的要求,制定相关政策;在科技发展项目上给予大力支持,建立“合力”协调系统,包括人才环境在内的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提供共享的软、硬环境等等,促进桥梁与钢结构企业做大做强。

  第三,紧紧抓住中铁大桥局集团即将被国家科技部批准建立“国家桥梁科学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集团正在积极争取国家和建设部批准成立“国家和建设部工程信息化与钢结构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的机遇,抢在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正式批准之前,湖北省“两会”桥梁与钢结构合作发展办公室要建议并争取和协助省委、省政府率先批准成立“湖北桥梁科学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湖北工程信息化与钢结构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第四,以上述两个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加大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联合研制新型桥梁与钢结构高性能钢材的步伐,加大武汉大学的GPS卫星定位及测量技术、华中科技大学的虚拟仿真技术以及焊接技术在桥梁与钢结构工程的应用力度,以提高桥梁与钢结构工程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积极促成产业基地协助湖北的大中专院校创办相关的专业,培训人才,在企业建立相关专业的学生培养和实践基地,为湖北的桥梁与钢结构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第五,以中铁大桥局集团为主体,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积极在武汉筹建桥梁与钢结构主题公园。计划把桥梁主题公园建成一座展示世界名桥的实景微缩公园。在这个公园内,既可以看到中国古老的赵州桥,世界上最长的杭州湾大桥,又可以看到美国著名的旧金山金门大桥。该公园集科普、教育、观赏功能为一体,丰富湖北的建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