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国企业绩考核

信息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责任编辑:宋克杰 2012-08-24 13:19

    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国资监管的一项重要任务,湖北省国资委对出资企业的业绩考核工作,在国资委党委的正确领导、支持下,已经初步建立起了“重业绩、讲回报、强激励、硬约束”的工作机制,探索出了“三个三”的工作模式,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的高度评价。目前,正在按照“完善体系,夯实基础,科学推进,务求实效”的目标开创、推进、创新业绩考核工作。

    一、湖北国企业绩考核工作喜进“三十而立”

  孔夫子在他的论语第二篇“为政”篇里讲了这么几句话,大家都很熟悉,这就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越矩。”他讲的是对他一生各个阶段的总结,这些话对国企业绩考核的借鉴意义,在于它符合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完善的过程、符合实际的过程。国企的业绩考核,正象国务院国资委的设想:即第一个阶段为“无中生有”的阶段,就是说创造一个规定,亦叫“办法”,先实行一段时间,在这个阶段,叫做“不求准确无误,只求起步操作”;第二个阶段,叫“有中修缮”阶段,就是说这个“暂行办法”和实际工作“贴”一下,看看“贴”的紧不紧、准不准、恰当不恰当,然后加以改进,在这个阶段,“不求完美无暇,只求力度到位”;第三个阶段,叫“缮中提炼”阶段,也就是实践、提炼、提高、再去指导实践,在这个阶段“不求指标单项拔高,只求政策钩稽嵌套”;第四个阶段,叫“炼成规范”阶段,就是要反复实践、反复提炼,最终形成规范、形成体系,这个阶段要做到“既要科学系统、又要准确到位”。那么,现在按照老夫子的人生阶段和国企业绩考核的四个阶段来划分,国企的业绩考核就实际工作来讲,到了第二个阶段,即“有中修缮”的阶段,形象地讲就是“三十而立”的阶段,何以证明?有这么几点:

  1、探索出了一套较为系统而规范的工作模式,即“三个三”的工作模式。在考核的主体上,建立了业绩考核委员会、专家咨询组、业绩工作小组,做到了决策、咨询、操作三层构架分工明确,体现了科学性和权威性;在确定考核目标值时,重点抓好了事前摸底、指标协商、目标确定三个关键环节;在过程考核中坚持季度分析,实时通报,跟踪督导动态跟踪的三项制度。

  2、在每年业绩考核的目标值的确定上,探索了一种新的制度激励约束办法。这就是《补充意见》第四条第1款所规定的:“以利润总额为考评重点,凡企业年度利润总额目标值低于上年目标值与实际完成值平均值的,最终考核结果原则上不得进入A级(处于行业周期性下降阶段,但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仍处于领先水平的企业除外)”。同时,对于“两低一高”企业(本年度目标值低于上年目标值、实际完成值低于上年完成值、考核得分高于上年),无论其考核结果处于哪个级别,其绩效薪酬倍数不应高于上年。又如本条第3款“与省国资委所出资企业平均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水平比较,凡达不到出资企业平均水平的,考核结果不能定为A级”。第六条规定:“凡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交办任务坚决,且完成作任务圆满的企业负责人,将对其进行一定奖励”。对“两高一低”企业(本年度目标值高于上年,实际完成值高于上年,考核得分低于上年),省国资委将考虑其工作勤勉情况,以利润总额为考核重点,每超过上年度实际完成值3%,加1分,有特殊贡献的还将予以适当的级别和特殊奖励。这些将会促使企业自已内在的动力使年度和任期目标值确定得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加切合实际。

  3、在分类考核上,探索出了政策性企业以“目标责任书”为考核办法的新方法。其中省投资公司、铁路公司已开始实施,效果是好的。

  由上述三条理由,可以说业绩考核工作已经到了“而立之年”,这既表明有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表明任务还很艰巨,还需要不断探索,可谓任重而道远。

    二、国企业绩考核必须艰苦奋斗方能有所成就

  哥德于1927年4月18日对橡树讲的一段话:以橡树为例来说,这种树可以很美,但是需要多少环境配合在一起,才会产生一棵真正美的橡树呀!一棵橡树如果生长在密林中,周围有许多大树围绕着,它就总是倾向于向上长,但是这种树如果终于把树顶上升到自由的空气里,它就会不再往上长,开始向四周展开,形成一种树冠。到了这个阶段,树已过了中年,多年来向上伸展的努力已消耗了它最健壮的气力。树干与树冠的比例就不相称,这样的橡树就不能显得很美。

  如果这种树生长在清洁潮湿的地方,土壤大且肥沃,只要有合适的空间,它就会过早地在树干四周长出无数枝杈,它很难显出挺拔嶙峋,盘根错节的姿势,仍然是不够美。

  沙土地,或夹沙土可以使橡树向各方面伸出茁壮的根,看来对橡树生长最有利,它坐落的地方有足够的空间,使它从各方面受到光线、太阳、雨和风的影响。它必须要和风雨博斗百年才能长得健壮,在成年时它的姿势就会令人惊赞了!

  歌德的这一段对橡树的叙述,向我们揭示了干一件事,顺利了不好,不经过挫折不好,一帆风顺的话也是很难壮观的道理,正象毛泽东主席讲的:“无限风光在险峰”。国企的业绩考核工作,或者准确地讲,以出资人身份对国有企业的业绩考核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只有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克服存在的不足,从而完善很多预想不到的矛盾和问题,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业绩考核办法。要做到这一点,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艰苦奋斗,奋斗的方法无非是两条,一是学习书本知识,二是积累实践经验。在学习与积累中提升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学习书本知识或者积累实践经验,都需要艰苦奋斗、需要动脑筋、需要勇于下力气,偷懒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

    三、国企业绩考核工作是一项做好事的事业

  1914年世界上发生了一些大事,一件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应该是一件很大的事,但是对后世的影响来讲似乎还不能称其为是这个世界的“大事”。因为人类相杀相砍,并不算本领。1914年真正对世界的未来发展有意义的“大事”、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事,是美国“汽车大王”福特的工人每天八小时工作、工资五美元的制度,一下子把工资提高了一倍以上,事实证明了“把利益分一部分给职工和顾客”是有好处的。因为赚的钱不再是资本家独赚,并且不用“杀鸡取卵”式的方法对付工人和顾客,所以工人方面,增加了生产效率;顾客方面,肯定了“薄利多销”的好处。生生不息的结果是:资本家赚大钱,工人赚小钱,顾客少花钱,三方面都相对的得到了利益。而在社会的构成者中,生产者就是另一脸孔的消费者,消费者就是另一造型的生产者,所以这种生生不息,也就等于是全社会的生生不息,全社会的共同繁荣。

  福特的例子,证明了资本家把直接的利害看得远一点,对他们自己绝无害处。不但没有害处,而且好处是非常大的。

  本文用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业绩考核工作也是做好事的事业,实事也证明了这一点;即2004年履行出资人职责时,出资企业盈亏相抵是亏损8千万元,而2005年就扭转了被动局面,盈亏相抵达到了盈利2.5亿元。2006年更达到11亿元,2007年1-6月则达到了18.94亿元。经营者的收入也由过去的年平均5万元,达到了22万元,职工则由20473元提高到了22520元。可以说实现了国家、经营者和职工“三赢”。   

  所以说,业绩考核是一项做好事的事业。考核者一定要有见得人好、为了人好的胸怀。总之,必须坚持做好四句话,第一句话:在业绩考核这个全新的工作中要有顽强的创新精神;第二句话:在业绩考核的实际工作中,要有灵活而科学的工作方法;第三句话:在不断发展的新形势面前:要有超前的理论探索;第四句话:在国企的业绩考核工作中,要勇于创造无愧于自己工作职责的光辉业绩。

(作者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国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