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大解放 工业大发展

信息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责任编辑:宋克杰 2012-08-24 14:35

——宜昌市伍家岗区工业改革发展扫描

■  韩庆山


    这里是进出三峡的门户,连接汉渝的纽带,拥有91.28平方公里国土面积,14.9万常住人口。21年前,国务院批准在这里设立市辖(县级)区。

    这里曾集中了全市70%以上的工业存量,但建区时区属工业总量才1700多万元。21年来县域经济和工业发展紧扣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今天在这里已经崛起一个新型工业强区,一个省级工业园区,工业总量突破53个亿,增长302倍,财政收入跃升9个亿,增长175倍。

    这里就是宜昌市伍家岗区未来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的现代新城中心,宜昌沿江工业经济走廊的轻工业区。

    一、产权改革、浴火重生,工业在改革中大发展

    建区初期,为数不多的区属工业企业尚处在创业阶段,因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单一,机制不活,明显缺乏市场竞争优势。2000年和2003年,伍家岗区又先后接收了30多家市直下放企业,总负债近20亿元,资产负债率达113.4%,多数企业已处于停产、半停产和经营亏损状态,大批厂房、设备及土地闲置。显然,深化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内容的政府转让产权、企业转换机制、职工转变身份的国企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人(人员分流)往哪里去,钱(安置资金)从何而来”成为推进产权改革的两大难题。伍家岗区的改革决策者勇于直面难点,客观地分析国企改革面临的现状,解放思想,视企业“包袱”为“财富”,决不轻易说把企业“破”掉“卖”掉,更看好资产存量优势、名优产品品牌优势、高新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从而找准支撑点,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把产权改革同盘活存量、整合资源、优化重组、扩大增量紧密结合,实施“一厂一策”分兵突围。

    1、产权重组国有民营一批。通过精干主业、剥离辅助、产权出让等形式,启动民间资本,实现能人经营,引导私营老板参与改革,盘活国有资产。中南橡胶集团、市热电厂等国有企业实现公退民进,国有民营,新企业成为产销双过亿的重点骨干企业。

    2、引进资本嫁接改造一批。通过股份合作,整体出售,租赁经营等形式,引进大企业、大集团重组产权。宜昌昌龙氯碱化工公司被浙江富阳山水置业公司整体收购,新公司年生产能力过亿元;市锅炉厂被广州天鹿热力设备公司租赁经营,新公司年产销规模3000万元以上;宜昌化纤厂资产拍卖为上海奇江电器有限公司竞得,新公司提供120多个再就业岗位。

    3、易地迁建技改升级一批。通过支持改制企业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市水泥总厂结合搬迁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改造后年产能达到6000万元,提高1倍,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4、破产关闭清算安置一批。对湖北轴承厂、市柠檬酸厂、市制漆厂、市食品糖果总厂、市微型电机厂、市变压器厂、市手表元件厂等产品无市场、无技术、无资金,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依法依规破产关闭清算,筹集资金妥善安置职工。

    伍家岗区工业在改革中起步,在改革中发展。目前,伍家岗区基本完成43家国有和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化解企业债务19.26亿元,盘活存量资产8.8亿元,重组发展了17家民营工业企业,新增规模工业产能近20亿元,培植了一批省、市高新技术企业、行业排头兵企业、百强企业、工业“倍增工程”企业及产销双过亿的骨干企业和纳税过千万元的大户。

    二、开放搞活、民营雄起,工业在开放中大发展

    伍家岗区坚持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发展为主体,解放思想,对外开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对引进的工业项目和民营企业坚持实施县级领导挂点和专班保姆式服务,每年召开一次全区民营经济工作会议,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家和优秀纳税大户,推动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目前从外地引进和本地成长起来的中小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30家、1000万元以上的67家。

    1998年3月,伍家岗区正式挂牌成立的三峡民营科技园,是湖北省首家省级民科园、首批示范工业园。伍家岗区不断增加园区基础设施投入,规划开发面积已达到3平方公里。着力解决民营企业用地、融资两大瓶颈制约,引导工业项目和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目前入园民营企业已超过40家,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年销售收入突破13亿元,上缴税金突破4000万元,民营经济的四大贡献日显突出。

1、对就业的贡献。民营工业企业现有从业人员15187人,占全区二、三产业就业人数的53.8%,累计接纳安置约6800多名下岗人员再就业。

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007年全区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占全口径89.5%的工业总产值,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60.9%。有11家民营企业进入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利税总额过1000万元企业、出口创汇过100万美元企业排名榜。

3、对财政收入的贡献。2007年全区民营经济提供的工商税收占整个财政收入的75%左右。

4、对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贡献。在全区五大支柱产业中,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燕狮科技、建鑫实业、金轮叉车、兴联包装、鑫源纺织、神达石油、前锋钢球、瑞英机电、龙人印务等一批科技型、成长型的民营企业快速崛起,加速了全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三峡民科园更名为湖北伍家岗工业园,明确为省级开发园区。伍家岗区抓住政策机遇,承接产业转移,把园区着力打造成为民营企业示范区、科技创新样板区、优势产业聚集区和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目前园区建设热火朝天,16个在建工业项目其中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0个,电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2个,项目建成后将新增销售收入45亿元以上,新增税收2亿元,新增就业1000人以上。宜昌湖北深圳工业园即将在这里开工兴建。

    三、结构优化、产业起跳,工业在调整中大发展

    伍家岗区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工业布局,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产能,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引领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1、五大支柱产业起跳。2008年5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3家,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生物食品、电子信息、橡胶化工五大优势产业已经发展壮大成为工业支柱产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85.9%,总产能超过40亿元。以湖北新丰化纤、宜昌裕宏纺织、宜昌裕波旭光纺织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产业群占比重29.1%,裕波纺织工业园将成为中南地区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以经纬纺机、湖北开关、燕狮科技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产业群占比重23.2%,将打造宜昌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以安琪酵母为龙头的生物食品产业占比重15%,其生产能力占全国酵母总生产能力的一半,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为40%,出口量占全国的60%,将建成世界酵母研究生产基地;以宜昌劲森照明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占比重10.7%,宜昌光电产业园将成为全国有影响的电子信息材料生产基地;以中南橡胶集团为骨干的橡胶化工产业占比重7.8%,将打造成为南方地区重要的橡胶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到2011年,五大支柱产业的产能规模将达到电子信息30亿元、纺织服装20亿元、机械制造15亿元、生物食品和橡胶化工各1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总数60家,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过5亿元以上的10家、过30亿元的1家。

2、高新技术产业拉动。伍家岗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技兴区”推进“新型工业强区”建设,连续三年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拥有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1家,其中国家级3家,占规模工业企业的25.6%。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创造工业产值21.41亿元,销售收入21.88亿元,工业增加值4.79亿元,利税1.6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15%、26%、23%,三项指标位居宜昌市前列。安琪酵母、宜昌劲森照明电子双双跻身“中国科技名牌500强”,成为全国同行业排头兵企业。“安琪高活性酵母”被认定为“2007年度中国名牌产品”,“安琪”商标被认定为“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宜昌劲森照明电子连续三年实现了从市级、省级到国家级高新企业“三级跳”,产能规模过5亿元翻了三番,现已有背景光源荧光灯管CCFL生产线21条年产1亿只,产销量居国内同行业之首,排名全球第五位。宜昌燕狮科技自主研发的气动、液压开铁口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炉前设备的空白,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

    回首过去,伍家岗区从宜昌“老工业区”到“新型工业强区”战略区位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思想大解放,机制大变革,对外大开放,结构大调整,与时俱进、顺势而变。展望未来,伍家岗区第六次党代会勾画的“十一五”建设“新型工业强区”的蓝图将要变为现实,这里即将成为宜昌沿江工业经济走廊的重要增长极。

(作者单位:宜昌市伍家岗区经济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