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责任编辑:宋克杰 2012-08-24 15:15
周喜华
执政党的能力是党的全部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它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发展。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一大历史性课题。
综观我国历史,历朝历代的兴衰、更替,其兴起时都是励精图治、生机勃勃,其败亡都是由于骄奢淫逸、失国亡身。其兴亡是与执政者的形象、与人心向背紧密相连的。
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十分重视党员的先进性问题。当年,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把先进性作为党员应有的品质和精神风貌,作为保持党的性质的首要问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历史告诉我们,我们党必须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地联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群众才会拥护党,支持党。
在新的世纪,面对全新的课题、艰巨的任务、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特别需要广大共产党员以自己的先进性,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开拓进取,艰苦奋斗。
在全党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全面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也是巩固和提高党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切实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抓紧抓好,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一、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放到突出地位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承担的任务以及党的自身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就给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了“能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如果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不能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上级组织和领导机关就会悬空,这是非常危险的。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仅要靠党的上级组织和领导机关,而且要靠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要高度重视基层,着力抓好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落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
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实到基层,主要应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1、提高创造力。基层的生动实践是党的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与时俱进地推进工作方式、工作内容的改革创新,创造新的业绩,总结新的经验,使党的创造活力源源不断。
2、增强凝聚力。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政治核心,广大党员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带头人,是党的凝聚力的不竭源泉。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党的基层组织迅速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要求广大党员迅速提高素质和能力。要认真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使党具有更加强大的凝聚人心的力量。
3、提高战斗力。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战斗力的不竭源泉。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困难的时候能挺身而出,关键的时刻能冲得上去,使党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应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把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同解决党员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党员,充分保护和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扩大影响力。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是党的影响力的不竭源泉。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大力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二是为党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供有效的实践载体,创造多样的实践形式;三是为党全面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完善执政方略、改进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提供活跃的实践主体,构建统一的实践整体。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油田电力集团实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