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当前面临形势

信息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责任编辑:宋克杰 2012-08-25 10:04

    当前,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宏观经济总体向好,但也存在不能确定、不可预期的因素,经济形势依然复杂。

    从世界经济看,经济大幅震荡的时期已经过去。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世界经济出现积极变化,金融市场趋于稳定。美国经济增幅也开始回升,个人收入开始增长,信心指数也在逐步提高,房地产已经企稳。2009年三季度美国GDP增长远超此前的国际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增幅将逐步恢复至3%。2010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将使中国外部经济环境有所好转。

    从全国经济看,我国经济率先企稳向好。2009年前三季度,全国GDP增长7.7%,其中第三季度增长8.9%,我国经济呈现出工业生产继续加快、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加快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降幅继续收窄、工业品价格降幅进一步缩小的良好态势,完成GDP全年增长8%的预期目标,已经没有悬念。20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向好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我国依然是世界上增长最快、表现最耀眼的新兴经济体。

    当前,总体向好的运行态势已经明朗,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一是继续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工业经济仍未恢复到近年的正常水平,经济运行中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从重点产业看,2009年一些重点产业回升势头较好,特别是汽车、电子信息、医药等产业在国家刺激消费政策和重点项目投产等因素作用下,2010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纺织行业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这些产业将有力地支撑工业经济较快增长。但目前钢铁、有色、化工产品价格仍处于低位,国内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这些行业能否走出困境,前景仍不明朗。二是工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已充分显现出来。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投入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未能切实转变。在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初,工业经受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时,许多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低质量的企业纷纷减产、歇业甚至倒闭,不少依赖进出口的企业、行业萧条的企业不得不转产转业,更多企业在市场竞争的严峻形势下,意识到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严格管理和大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金融危机迫使企业痛下决心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这种压力是被动的,但也是可贵的。但当经济企稳回升,工业领域存在的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等深层次问题又凸现出来,甚至“旧病复发”、重蹈覆辙,这是我们必须十分注意的问题。三是面临发达国家抢占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压力。2008年底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应对经济衰退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出了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的新思路和措施,试图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以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尽管西方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中遭到重创、复苏缓慢,但如果我们仍然保持粗放式增长模式不变,即便现在率先回升,到时还将落后于人,并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四是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机制制约仍很突出。国有企业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企业经营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竞争的要求,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集中统一监管还没有真正落实,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的配置效率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因此,我们必须头脑清醒,未雨绸缪,趋利避害,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争创发展的新优势。

    2010年是执行“十一五”规划的收尾年,也是为“十二五”发展做好开局准备的基础年,做好2010年的工业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 2010年工业经济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巩固和发展企稳向好的经济态势,更加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更加注重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更加注重强化经济运行综合协调,更加注重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更加注重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更加注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为工业全面复苏积蓄内生动力,努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